伊犁新闻网 >财经
看尼勒克乡村致富弄潮儿
来源:伊犁日报     点击:
字体:
分享到:
编辑:王杨       2021-09-30

发展特色食用菌,养殖贵妃鸡、奶驴,制作奶酒、奶酪……在尼勒克县,越来越多的农牧民巧打特色牌,发展多样化种养殖,为提升农业综合经济效益闯出了路子。

食用菌撑起“致富伞”

9月20日,在尼勒克县科克浩特浩尔蒙古民族乡托普村黄海养殖合作社,负责人黄海正带着3名女工制作菌棒。

“用碎木屑、棉籽壳等原料发酵制作菌棒,可以种植各种食用菌。”黄海坐在制作菌棒的机器前一边干活一边说,他们一家靠养殖起家,后来种蘑菇,目前已成功培育种植平菇、鸡腿菇、杏孢菇、双孢菇等多种食用菌。

黄海的妻子胡金琳刚去县城各网点送完蘑菇,提起种蘑菇的缘起,她说:“多亏了州科技局驻托普村‘访惠聚’工作队。我们家发展养殖积累了一定资金,工作队鼓励我们种蘑菇,还领我们去外县考察。我们觉得这个产业可以做,又到安徽系统学习了食用菌种植技术。”

黄海和胡金琳成了全村的蘑菇种植带头人,依托黄海养殖合作社发展特色种养殖。“现在,合作社一年能出20吨左右蘑菇,另外年售鸡苗10万只。去年开始,我们尝试种植猴头菇、香菇和灵芝,现在技术都已基本成熟。”胡金琳说。

在灵芝培育室,500多个菌棒上都已长出了红褐色的灵芝,密密的灵芝孢子粉覆盖在菌棒、菌盖上。“灵芝和孢子粉都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我们想试种成功后,请专业部门做产品鉴定,和药材公司对接。”胡金琳说,如果可行,他们希望能把发展方向转到这些经济效益更高的产品上来。

村民赵婷、林菊萍在这里打工,每人每月挣3000元的同时,还学会了养鸡、种蘑菇的技术。林菊萍从合作社买鸡苗散养,一年增收三四万元。

特色养殖敲开“幸福门”

今年5月,托普村村民陶遵会买了400多只贵妃鸡。最近,不断有人预订。陶遵会感受到了发展庭院经济的好处。

每天清晨看着80头驴在草场上撒欢儿、吃草,徐广希觉得很幸福。

今年已是徐广希养驴的第9个年头,在科蒙乡奇仁托海村,他和村民胡永亮都是养驴大户,出售驴奶和驴犊。

已经53岁的徐广希觉得养驴带来了一家人的幸福。“前一阵子驴犊价格好,卖了20头,一头6000多元。驴奶在市场上也很受欢迎,我按每公斤80元批发,供不应求。”徐广希说,日子越过越好,现在很富足。

奶制品加工托起创业梦

在胡吉尔台乡哈特乌孜尔村,几名妇女正在“撒乐意达”乳制品加工专业合作社里制作奶酒。

合作社负责人拜别·英克巴依尔说,合作社每天加工100公斤鲜牛奶,可制作出10公斤奶酒、10公斤奶酪、5公斤奶油,除去成本有1000余元的收益。

近几年,随着该县旅游业的发展,拜别发现城市游客对山里的奶制品很感兴趣,便萌生了加工奶制品的想法。2019年,依托村里的扶贫项目,拜别带头成立了乳制品加工合作社,目前有5名村里的妇女在这里就业。

“蒙古族家庭一直有制作奶酒、加工奶制品的传统,合作社配备了奶酪烘干炉、真空包装机等,希望带动更多当地妇女就近就业。”拜别说,今年,合作社将草莓、树莓、南瓜等加入其中,制作出各种颜色的水果奶酪,很受市场欢迎。

村民彭斯克·迪尔加有空就来合作社工作,一天挣100元,她的丈夫开汽车修理铺,家里还养了70只羊、种了22亩苜蓿和玉米。“挣钱的活儿多干些,日子就会越过越好。”彭斯克说。(记者 王志华)

阅读下一篇:巩留牛产业很“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