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新闻网 >观点时评
让每一封“家书”直抵孩子心灵深处
来源:伊犁新闻网     点击:
字体:
分享到:
编辑:邹文辉       2021-12-03

“当我给你写信时,我的内心是十分自豪的,因为交流会让我们相互了解。俗话说,56个民族56朵花。每朵花都有它的独特之处,只有56朵‘花’聚集在一起,才会更加美丽。一堆沙子是松散的,可是当它和水、水泥混合后,比花岗岩还坚硬。”这是江苏省兴化市临城中心校七年级二班张雯丽写给新疆蒙古族同学格干塔娜信中的一段话,读后令人印象深刻。

2020年11月至今,江苏省对口支援伊犁州前方指挥部和伊犁州党委教育工委、伊犁州邮政分公司共同开展了第三届苏伊两地青少年“万里鸿雁传真情民族团结一家亲”手拉手书信交友活动,为两地青少年搭建起一个互相了解、学习和沟通的平台。

这些天,本报连续刊发的《致远方亲人的“家书”》引人关注,人们阅读一封封“家书”,仿佛看到了江苏、伊犁两地孩子亲密无间的身影,信中流露出的炽热爱国情感和民族团结意识让人欣喜不已。这是引导各族青少年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和宗教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实践。

信儿飞,心儿飞;信儿盼,心儿盼……这是写信人心情的真实写照,从满怀期待寄去第一封信,到屏住呼吸拆开回信,孩子们的友谊悄悄生根,民族团结的情分越来越浓。小小一封书信,一下子把相隔万里的两地各族青少年紧紧地连在了一起,让民族团结的种子在孩子心田萌发。

书信是人们相互交流情感与思想的载体,人们可以借助它来互通信息、交流思想、协商问题、沟通情感。手拉手书信交友活动让两地青少年用他们的眼睛去观察,用他们的语言去描述,用他们的情感去体验,彼此了解不同的文化,促进互相交流,增进各民族之间的理解与尊重。书信已经成为两地中小学生联络感情、加深民族情谊的纽带。苏伊青少年手拉手书信交友活动开展三年来,仅新源县和扬州市就已经有28所中小学校结对,4400名学生结为对子,通信总量达到一万多封,这一现象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青少年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个时候及早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创造条件让各族中学生玩在一起、学在一起、成长在一起,成为无话不说的知心朋友,民族团结的思想就会不知不觉间在他们的头脑中扎根、发芽。

教育是渗进血液、透入灵魂的事业,通过苏伊两地青少年手拉手书信交友活动,各族孩子手拉手、心连心,民族团结意识入脑入心后变成了自愿自觉,形成人人争做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人人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的浓厚氛围。

在今年8月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巩固各民族大团结。要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于各族人民的心灵深处,就必须深入开展“文化润疆”工程,“文化润疆”要在“润”字上下功夫,做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让各族青少年时时受到中华文化的浸润和熏陶,增强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感,当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时,中华民族共同体就会变得坚不可摧牢不可破。

交友要交心,联心和连心,是一个递进的过程,就是从交往、交流到交心的过程。中小学校作为青少年民族团结教育的主阵地,更要把民族团结贯穿到学校教育的整个过程。感情越培养越深厚,我们要探索、实践如何创新民族团结教育,从居住生活、学习娱乐等日常事务入手,使其更有温度和深度,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在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中增进情感认同,坚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这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必由之路。我们要坚持从小抓起、从小培养,把民族团结意识融入到青少年血液当中,渗透到生活的每个细节里,通过各种途径帮助青少年自觉地把个人理想和追求同国家前途、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不断增强对各民族深厚感情的理解与感悟、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与担当。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多谋长远之策、多行固本之举、多做务实之事。期盼有更多像手拉手书信交友这样的民族团结联谊活动,让孩子们交友、交心、连心、同心,使他们加深了解、增进友谊,做到相互尊重、相互欣赏,团结友爱、携手共进,我们相信民族团结的种子必将深深根植于每个人心中,民族团结精神的薪火将通过孩子们的手不断传递,生生不息,民族团结之花必将在两地青少年的书信里精彩绽放。(刘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