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新闻网 >社会法治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红光村里民族团结故事多
来源:伊犁日报     点击:
字体:
分享到:
编辑:刘洋       2022-04-21

白墙红顶的民居墙壁上绘有民族团结故事,错落有致的农家小院门前栽种着花卉、树木,石榴籽书屋里村民们认真学习知识……

“在我们村各族村民亲如一家,不分彼此。大家人人争当孝老爱亲、美化庭院、热心助人模范……”4月18日,巩留县东买里镇红光村村民于红斌说。

据了解,红光村共有935户3714人,生活着汉、哈萨克、维吾尔、回等11个民族,大家团结一心,共建民族团结幸福家园。

采访中,记者见到了46岁的农村党员赵绪东。2007年,赵绪东在红光村开了家农资销售店,一家人靠勤劳的双手创造美好生活,致富后,还不忘帮助困难村民发展生产。在村民眼里,他是个热心人,仅今年就为村民赊账100多万元。“我家里经济不宽裕,眼下买种子和化肥需要4000多元,赵绪东二话不说,让我先把农资拉走,等有钱了再结账,解了我的燃眉之急。”村民阿不都哈力·阿布都热合曼说。

“乡里乡亲的,大家要互相帮助。我是党员,更要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做民族团结的带头人。”赵绪东说。

在赵绪东看来,民族团结是红光村生活和谐幸福的底色。

红光村村民古丽沙汗·依拉洪与齐义做邻居27年,情同手足。虽没有血缘关系,但生活中的点滴相处,已让他们像一家人。

71岁的齐义告诉记者,因子女在外务工,只有他一个人在家。古丽沙汗经常利用空闲时间到他家转转,看看有什么需要帮忙的,收拾房屋、整理院落、喂鸡……还经常送来果蔬和可口的饭菜。每到节日时,古丽沙汗都要带着生活物品来看望他。两家人同喝一壶奶茶、同吃一锅饭。齐义坚信,但凡家里有点啥事儿,古丽沙汗就是这个家的依靠……

采访中,一个个讲述者脸上的笑容透露出生活在这个村的幸福。

为进一步增进民族团结,红光村还修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该基地占地2000平方米,围绕“红色”主题,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篇、红色英雄人物教育篇等几大版块相互补充,以“红色基因+民族团结”的新颖模式,丰富了红光村民族团结进步的内容。该村成立了“红娃宣讲队”,挑选了4名优秀的小学生做讲解员,负责为参观的群众讲解。

爱斯玛·阿不都西提是“红娃宣讲队”的小讲解员之一。“我觉得当一名小讲解员特别有意义,不仅可以让自己对家乡更加了解,也能把我们红光村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爱斯玛说。

在红光村民族团结文化大院的文化墙上,展示着由群众推荐、村级评选的10位先进人物简历,诉说着这个村的“一家亲”故事。“文化大院欢乐多,不仅有文艺活动,还有惠民政策讲解。”文化大院负责人如玛娜依·马合木提介绍说。

“文化墙上的先进人物都是村里每天见面的熟人,是大家看得见、学得到的典型,更是我们村宝贵的精神财富。”红光村干部魏红霞说。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红光村民族团结的写照。“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在这里开展得红红火火。各族干部群众从手握手到心连心,拉近了距离、增进了感情,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2021年8月,红光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被命名为自治州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

伊犁师范大学驻红光村“访惠聚”工作队队长哈力木拉提·江皮达介绍,村里这些年利用表彰先进、座谈等形式促进民族团结,各民族之间团结互助、建立友谊的现象已经很普遍。“现在,谁家有困难,首先想到的是请村里的各族兄弟姐妹帮一把,大家相互关爱、相互扶持,在幸福的路上携手并进。”哈力木拉提说。(记者 黄焱)

阅读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