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新闻网 >伊犁新闻
伊犁州直扎实推进草原生态保护建设
来源:伊犁日报     点击:
字体:
分享到:
编辑:陈英鸽       2021-09-04

伊犁州直自启动草原生态保护机制以来,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加大草原生态修复治理力度,采取严格科学的保护措施,促进草原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眼下正值牲畜转场季节,特克斯县齐勒乌泽克镇阿腾套村草原看护员江阿勒克·吐兰和往常一样,骑着马沿着禁牧围栏巡视。54岁的江阿勒克被聘为草原看护员已有5年,他和另外两名看护员看管着3万多亩的草原。

江阿勒克告诉记者,他的工作主要是在草原上巡视,查看禁牧区是否有牲畜进入,如果发现围栏破损就要及时进行修补,防止牲畜进入。这些年,政府加大草原保护力度,草场绿油油的一片,各类野花竞相绽放。

阿腾套村是牧业村,村民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畜牧业。“自2011年以来,特克斯县通过采取草原禁牧、划区轮牧、人工草地种植、草原有害生物防治等一系列有效措施,草原生态得到恢复,产草量明显提高,2010年天然草原平均每亩鲜草产量180公斤,2020年底每亩鲜草产量高达1200公斤。同时,草原植被覆盖率明显提升,毒害草减少,草畜矛盾得到缓解。”特克斯县草原站党支部书记陈翔介绍。

截至目前,特克斯县天然草原禁牧45万亩,实施草畜平衡522万亩,实施人工饲草料地建设3.6万亩,退化草原补播改良15.3万亩,人工种草修复治理6万亩,草原毒害草治理3.83万亩,围栏建设15万亩,在各类天然草地设立了18个监测站。

近年来,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不断加大生态文明建设,通过采取筑巢引鸟、建设鸟类保护救护站等多项措施,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繁殖的良好场所,保持草原生态平衡,让生态文明反哺生态经济发展。每年5月份,上万只粉红椋鸟都会成群结队迁徙到察布查尔县筑巢产卵、繁衍栖息,为该县350多万亩草原病虫害生物防治增添了强劲助力。

粉红椋鸟背部及腹部呈粉红色,以蝗虫为食,且食量惊人,是牧民眼中守护草原的灭蝗功臣。在该县琼博拉镇克其克博拉村村民阿布都木拉提·卡依木拉提家的院子里,成群的粉红椋鸟正忙着筑巢,阿布都木拉提原本用于修盖棚圈的砖堆被粉红椋鸟选为了“新家”,在砖块中筑起了鸟巢,阿布都木拉提决定暂停修建棚圈,为粉红椋鸟创造一个舒适的栖息环境。

“粉红椋鸟吃蝗虫保护草场,我们也要保护粉红椋鸟,给它们提供栖息繁殖场所。”阿布都木拉提说。

据了解,察布查尔县共有草场面积455.1万亩,其中春秋草场197.44万亩,蝗虫危害严重影响草场和农田。近年来,察布查尔县依托政策和资源优势,多途径加强草原管护,大力推行生物治蝗,在加大牧鸡牧鸭治蝗力度的同时,筑巢堆石吸引粉红椋鸟,使草原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察布查尔县林业和草原局干部斯叶尼木·那甫说:“察布查尔县不断加大粉红椋鸟保护力度,现已建成5000立方米的堆石和3693立方米的砖砌鸟巢。粉红椋鸟以蝗虫为食,一只鸟一天至少可以消灭120只蝗虫,是草原病虫害防治的主力军。” 

州直目前有天然草原5209.72万亩,可利用天然草原4706.37万亩,分别占全疆的6%和6.58%。多年来,州直不断加大草原保护力度,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草原保护建设项目,加强草原有害生物防治,推广人工种草等措施,草原生态环境明显好转,草原植被覆盖率和草原生产力逐步提高,草原载畜压力降低,生物多样性增加,草原生态保护取得显著成效。

“十三五”期间,中央投入资金11.75亿元,实施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草原禁牧面积385万亩、草畜平衡面积4254万亩,减轻了天然草原放牧压力;投入4.28亿元,实施退耕还草、退牧还草、退化草原生态修复治理等草原保护修复项目。“十三五”末,州直天然草原鲜草产量2069万吨,比“十二五”期间增加213万吨,增幅11.4%;草原综合植被覆盖率64.32%,较“十二五”期间增加2.72%;毒害草下降10%,人工种草年末保留面积保持在120万亩左右。

“‘十四五’期间,州直将把保护草原生态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积极构建草原监测评价、草原修复治理、草原保护、草原执法监督、草业等体系。同时,根据不同区域的草原退化程度和特点,谋划实施退化草原生态修复、退牧还草等一批重大工程。依托那拉提、唐布拉、喀拉峻等旅游景区,让游客走进草原、了解草原、爱上草原。加快推进林草融合发展,坚持科学绿化,以水定绿,统筹推进林草生态治理。”自治州林业和草原局自然保护地保护管理处处长努尔玛提·加依尔拜说。

记者张丹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