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新闻网 >伊犁新闻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践行“两山”理念 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
来源:伊犁日报     点击:
字体:
分享到:
编辑:王杨       2022-08-16

践行“两山”理念 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

——昭苏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纪实

DJI_0801.JPG

昭苏玉湖。 记者 刘春星 摄

初秋的清晨,昭苏湿地公园水草丰美,飞鸟成群,健壮的伊犁马自在地吃草……近年来,昭苏县抢抓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的重大机遇,积极践行“两山”理念,持续守住好山好水好生态,让“两山”理念在昭苏大地形成生动实践。

守护绿水青山 融合旅游发展

湿地公园、水帘洞、玉湖、阿合牙孜大峡谷……如今,昭苏这些名气响当当的景区景点,正变得越来越美。这些年,各族群众不断提升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继而外化成行动,让绿水青山愈加长久,昭苏正在“两山”理念的指引下大步前行。

“当时,谁家房子多,谁家就能挣更多钱,于是景区里私搭乱建的房子越来越多。我也加入了,结果草场被破坏了,环境越来越差,没有了草原的自然美。”在夏塔景区,牧民哈斯依提·哈勒达一边撒着花草种子,一边回忆说。

2018年,当夏塔景区开展环境整治时,哈斯依提和其他牧民一起举双手赞成,搬出了景区。他在景区外办起了牧家乐,每年收入有5万多元,加上草原生态保护补贴和养殖牲畜,一年收入12万多元,比过去翻了一倍。这样的场景和变化在昭苏多个景区发生着,很多旅游从业者都经历了从“看眼前”向“谋未来”的主动转变。

2014年,昭苏在全疆率先确定“生态立县、旅游强县”目标,提出“全域旅游、全民兴旅”战略,全域旅游被纳入该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确立为战略性支柱产业。从2016年起,旅游发展进入快车道。2019年9月4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昭苏县名列其中。从农牧业大县到旅游强县,昭苏县快速完成了华丽转身。

昭苏县文旅局局长高永霞认为,昭苏旅游名片越来越多、越擦越亮,得益于尊重大自然,巧用自然资源,把自然资源变成了“活资本”。当山清水秀、天蓝地绿的现实图景不断呈现时,人们心中的绿水青山也愈加美丽。

昭苏县探索“两山”理念转化路径,研究总结归纳生态文明建设和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典型经验模式,依托优美的自然风光、厚重的历史文化,充分挖掘草原文化、天马文化、戍边文化、红色文化等,打造昭苏示范项目,形成点绿成金的“昭苏经验”和“昭苏模式”,既守护了绿水青山,又让旅游业得到快速发展。

常态“体检” 呵护生态健康

今年3月21日,昭苏县召开生态环境质量形势分析专家联席会,对该县生态环境质量诊断报告进行专题分析。这是该县为保持生态优势、常态化进行生态“体检”的举措之一。

除了整治热源厂超标排放问题外,昭苏县还整治了污水处理厂在线监测设备不正常、村民露天焚烧秸秆、水电站“未批先建”和“未验先投”等问题,完成了对工业源、农业源、生活源、移动源、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入河排污口等200多个各类污染源的普查,并对18个闭坑矿山和政策性关闭的黏土矿、砂石料矿进行了回填和生态修复治理。

今年,昭苏县多家单位对环境质量监测数据进行“把脉会诊”,全县动态监管环境质量的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能力显著增强。“以问题为导向,及时查找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不断在解决问题上下功夫。”昭苏县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许锐说。

2017年2月成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昭苏县,每年获得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5000多万元。根据相关规定,国家给重点生态功能区的拨款金额每年都要有各项达标的数据作为支撑,否则将核减资金直至退出名单。令人欣喜的是,“天生丽质”的昭苏县由于后天呵护到位,各项环境监测数据均高于国家标准,生态环境质量逐年向好,生态保护工作不断得到肯定。

今年,针对乡村环境综合整治存在的短板,昭苏在全县进行养殖区、生活区和种植区“三区分离”,村村配备垃圾清理设施,全面治理乱倒垃圾、乱排污水等现象,推行“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处理)”的垃圾清理模式,乡村环境变得一天比一天美。“整洁的人居环境配上青山绿水,让昭苏格外美,住在村里干净卫生的民宿里很惬意。”7月15日,武汉游客姜学琼入住乌尊布拉克镇加尔买里村的“马厩里”民宿后,在民宿网站留言区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近年来,昭苏县深度优化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打造绿色、生态、品质新农村集聚地的举措,让民宿成为游客新宠。目前,昭苏县达到一定规模和接待标准的民宿有53家,从业人员500多人。

践行“两山”理念 守护生态平衡

从2015年至今,昭苏县国家级公益林管护站护林员胡什木拜·哈布地西陪伴湿地走过了7个年头,见证了昭苏湿地持续变好的过程。“天鹅、白露这些鸟儿都来了,我每天徒步巡查,就是严防人为破坏鸟儿的生存环境。”胡什木拜说。

“每年9月、10月,蓑羽鹤、天鹅、黄鸭、灰鹤等20多种近50万只候鸟在这里栖息,很是热闹。昭苏是国家重点水源涵养区和生物多样性维护区,吸引了种类繁多的鸟类在此栖息、繁衍。目前,昭苏境内已观测到的近300种鸟类,占新疆鸟类的60%以上。越来越多的候鸟来昭苏‘安家’或歇歇脚,是对昭苏高品质生态环境的最好注脚。”昭苏县林业和草原局干部焦成才说。

昭苏县林草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办公室干部王晓燕说:“现在,昭苏已实现了‘人工+科技’全方位的监测与巡护,真正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落到了实处,并通过宣传让群众自觉爱湿、护湿,保护生态环境。”

近年来,昭苏县持续加大森林、湿地、草原生态质量修复、提升等方面的投资力度,对全县湿地进行了封育保护,湿地萎缩和湿地功能退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全县草场总面积达845万亩,可利用草场面积736.9万亩,全县湿地总面积达到56.1万亩,地表水水质合格率达10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8%以上。生态持续向好,更需要去保护它,将生态优势最大化,让各族群众真切感受到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生态美景。昭苏县林草局吸纳林、草、湿地管护人员242人,真正让群众享受到“生态红利”。

15年间,昭苏县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重要位置,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打基础、利长远,让“生态昭苏”的底色越擦越亮,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记者 杨静怡 通讯员 李文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