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新闻网 >援疆
【援疆风景线】“天山镇江人”:把援疆当作一份事业
来源:伊犁新闻网     点击:
字体:
分享到:
编辑:贾孜拉·博拉提拜       2023-08-08

天山南北,援疆潮涌。

有一群镇江人,自2010年9月起,在祖国的西北边陲、美丽的伊犁河谷,用汗水、青春、热血甚至生命,践行着对口援疆的伟大使命,塑造着镇江“英雄谱”的鲜活群像。

历时13载,选派超千人。他们是辛勤耕耘的教师、技术精湛的医生,履职奉献的人民公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响亮名字——“天山镇江人”。

民生援疆,绘就群众幸福画卷

始终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对口援疆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确保80%以上的援疆资金投向基层、用于民生。

大力实施安居工程。紧贴兵团城镇化发展需求,投入4.41亿元,持续推动实施基层团场安居全覆盖工程、基础设施配套工程、人居环境整治工程,基层团场人口和产业集聚能力明显提升。

持续擦亮教育品牌。投入援疆资金超6亿元,实施学校建设项目29个,实现基层团场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全覆盖。逐步完善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全链条”教育体系,推动师市教育资源得到多维度、全方位提升。

20230729000334_669a1891e92c8ef1633c7aa001170b16a993620e.jpg 围绕师市军垦文化名城建设,军垦博物馆即将建成。

积极提升医疗水平。投入援疆资金2.3亿元,实施医院建设项目16个,实现团场基本医疗卫生保障全覆盖和人均医疗卫生服务承载力全达标。

精准开展就业帮扶。投入援疆资金2000万元,建成4.3万平方米就业培训中心,提升了就业服务载体水平。建立镇江企业在师市用工招聘联通机制,组织部分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春季专场(伊犁站)等活动。

智力援疆,筑强人才科技支撑

聚焦“师市所需”与“镇江所能”,既立足当前又注重长远,创新援助模式,拓展帮扶领域,不断增强人才与科技支撑力。

创新援疆模式,打造高水平人才队伍。“托管式”与“组团式”相结合,先后选派“校长+中层干部+骨干教师”教师团队,共计5批173人次,援助可克达拉市镇江高级中学和金山实验学校。通过传帮带,目前两校副高职称以上教师占比达53%。硬性计划与柔性协商相结合,多批次选派优秀医生104人次援疆。

强化校地合作,搭建高科技桥梁。推动7所江苏高校先后与师市开展合作。促成了江苏大学第四师临床医学院和江苏大学高层次人才联合培养基地签约落地;与江苏科技大学共建丝路人才培训学院;南京农业大学与创锦牧业有限公司合作,成立食品联合研发(检测)中心,创锦牧业新成立的卤制品公司于2022年4月投产;江南大学、江苏农林职业技师学院、镇江高专、镇江技师学院均与师市开展了相关合作,助力师市发展插上“智慧的翅膀”。

完善培养机制,储备高素质人才。结合师市实际,围绕人才集聚、素质提升、民生就业、医教惠民、强基固本等“五大工程”,通过专题培训、岗位进修、挂职锻炼、柔性引才、“小援疆”等多种人才援疆方式,为师市培养和输送党政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

产业援疆,夯实师市发展根基

始终把产业援疆作为富民兴疆的重要抓手,坚持“输血”与“造血”并举,不断增强师市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集中精力推进园区建设。全力支持产业兴城战略,参与建成创新创业孵化基地2个、标准化厂房13万平方米。投入超2.3亿元,推进国家级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兵团分区建设,努力打造我国“一带一路”和向西开放合作的重要平台。累计投入近5000万元,支持可克达拉市经济开发区发展。

全力以赴抓招商引资。发挥援疆干部人才人脉优势,邀请江苏省企业家代表团等进疆考察。组建招商小分队,瞄准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和中西部产业转移重点省份,开展针对性的招商活动。对口支援以来,累计引进项目近200个,总投资超300亿元,带动就业超4000人。

20230729000334_0ca5d7dfa807822ce9a0b91c0a5e554c5d781d23.jpg

援疆专家为102岁患者成功实施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手术。

创新思路优化营商环境。健全完善《镇江市与兵团第四师可克达拉市产业合作专项引导资金管理办法》,每年安排1000万元产业引导资金,重点支持两个开发区建设,壮大师市支柱产业。牵头制定了特色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扶持政策,推动政策集成创新。引进“镇江模式”设立一站式综合服务窗口,全面打造能吸引项目入驻、有利于企业成长的一流环境。

多措并举促消费帮扶。始终把支援一产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推动基层团场拿出“拳头”产品、特色产品,形成了“一团一特、一团多特”发展成果。紧盯销售环节,出台《“润疆情”消费助农项目资金扶持实施办法》,提供消费助农补助,鼓励引导师市农特产品在镇江市场做大做强。

文化润疆,画出民族团结同心圆

始终坚持把文化润疆作为惠民工程、育民工程和人心工程,增强文化认同、促进各民族之间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全力实施阵地载体建设。紧扣红色文化、军垦文化和兵团精神,紧贴群众文化活动需求,累计投入援疆资金近2亿元,全力推进阵地载体建设。

全力支持文艺文化活动。深挖文化底蕴,推进精品创造。2021年7月,以镇江优秀援疆干部丁憬为原型的现代秦剧《在绿色原野上》,在兵团第四师可克达拉市、乌鲁木齐市等地上演。《心有疆·爱无疆》《援疆人的一天》等援疆主题视频,在多家电视、网络等平台播出,社会反响强烈。大力实施“中华优秀文化进校园”行动,将优秀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结合,培育文化种子的沃土,厚植学生中华传统文化底蕴。

全力推动交往交流交融。常态化深入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实施文化润疆和交往交流交融项目15个。每年安排200万元奖补资金,吸引镇江及周边游客进疆旅游,持续做响“镇江万人游四师”品牌。坚持“民族团结从娃娃抓起”,组织开展“镇江—四师少年儿童手拉手”等活动,将民族团结的种子根植在青少年心中。

江苏省镇江市委、市政府坚持从政治高度认识援疆工作,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始终紧扣新疆工作总目标,重点推进民生援疆、智力援疆、产业援疆和文化润疆四大板块工作,对口支援工作开展以来,共安排援疆资金25.44亿元,实施援建项目468个。一个个民生工程、一批批援疆项目、一件件惠民实事,绘就了造福受援地各族人民的绚丽画卷,凸显了倾力打造民族团结工程、推动援疆工作走在前列的镇江智慧和力量。(记者 王理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