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新闻网 >援疆
【援疆风景线】昔日支边青年献歌第二故乡特克斯
来源:伊犁新闻网     点击:
字体:
分享到:
编辑:贾孜拉·博拉提拜       2023-09-15

“特克斯河水在天山脚下流淌,喀拉达拉是我战斗过的地方。”悠扬的歌声在特克斯县喀拉峻军马文化展示馆内回荡。9月11日,74岁的南京老人刘清泉跨越4000多公里来到特克斯县喀拉峻军马文化展示馆,送来他为特克斯县写的歌。

刘清泉重返他曾经扎根奉献了14年青春岁月的“第二故乡”,将他精心创作的歌曲《军马场,我的第二故乡》献给马场,深情回眸屯垦戍边的无悔青春,生动展现各族群众团结奋斗、水乳交融的难忘时光、团结奉献的支边精神,歌声久久回响,感染了在场的所有人。

在1966年8月,刘清泉响应国家支援边疆建设的号召,来到特克斯马场度过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10年。回首那段岁月,他脑海里总不断浮现出点点滴滴——农工们的工作场景、牧民们载歌载舞的画面。说到创作歌曲的初心,刘清泉眼中闪现着泪光。

“我干过许多农活,因此我对农民的生活非常了解。另外,我对牧区生活也非常熟悉。所以,我用两段歌词来反映农田建设和牧区生活,以及我们所在地理环境的特点,如白杨树、特克斯河、特克斯八卦城等,这些景象永远留在我的记忆中。”刘清泉说。

1.png

图为刘清泉(左)与他的哈萨克族老朋友阿克木火加重逢,回忆那些艰辛却美好的支边岁月。张正斌 摄

在那段艰难岁月里,支边青年和各族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亲如一家;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刘清泉找到了梦想,既磨炼了意志,也实现了他的人生价值。那时条件艰苦,他们住过“地窝子”,睡过“干打垒”的房子,并成了家,有了孩子,淳朴的少数民族群众在生活上给了他们悉心的照料。

“我们住的地方在农田上面,邻居大多是哈萨克族,孩子出生后,阿依达洪家就每天给我们提供新鲜的牛奶。我结婚时,库尔德大叔为我提供了树木并打制了家具,我们和他们相处得很好。”刘清泉说。

回到特克斯马场,刘清泉与他的哈萨克族老朋友阿克木火加·卡扣重逢,他们围坐在一起,回忆那些艰辛却美好的支边岁月,那段一起奋斗、同甘共苦的日子。岁月如歌,恍如昨日,深深烙印在他们的心中。

今天,已经74岁的刘清泉不远万里从南京重返特克斯马场,这首歌曲既是对那片眷恋土地的献礼,也是对那段难忘岁月的缅怀。抚今追昔,马场伴随着改革开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支边青年留下的“马场精神”没有远去,将化作新一代马场人接续奋斗的不竭动力。

特克斯马场纪委书记孟贤说:“这首歌不仅仅是支边青年心灵深处的回响,也是对我们这代人在马场后期建设中的鼓励和冲锋号的再次鸣响。这首歌唱出了他们当年战风雪、斗严寒、住地窝子,团结拼搏,开创马场、打造马场、建设马场的奉献精神,同时也为马场的各项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我们这代人从他们身上得到了丰富的给养。”

万里援疆路,万千援疆情。在捐赠仪式上,特克斯县委副书记、南京江宁援疆工作组组长熊康生也深受鼓舞,他表示支边青年的功绩就像歌中唱的那样,将永远被新疆各族人民铭记。全体江宁援疆人将接过老一辈支边人的使命,把特克斯当作第二故乡,倍加珍惜与特克斯各族干部群众结下的深厚情谊,始终做江特两地的桥梁纽带,始终关注特克斯发展,始终支持援疆事业,努力为第二故乡特克斯增光添彩。(通讯员 张正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