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的三月,伊犁州进入旅游季。位于伊犁老城喀赞其民俗旅游区的梵境民宿已开门揖客。“从民宿设施便利化、舒适化、人性化到服务内容标准化、规范化、丰富化、个性化,我们的民宿服务日渐高端和品质化。这让我们拿下了全疆首张‘新疆品质’民宿五星级认证证书。”民宿发起人董湘辉一脸欣慰地说。
这张薄薄的认证证书背后,是伊犁州市场监督管理局按照自治区标准构建的“标准+认证+监管”全链条服务体系。今年以来,伊犁州市场监督管理局以区域品牌建设为支点,撬动产业转型升级,通过建立梯度培育机制、创设特色标准体系、实施“一企一策”精准帮扶,推动当地企业向“新疆品质”跃迁。
3月23日,在梵境民宿前来观光的游客络绎不绝。该民宿将区域品牌认证与《乡村民宿服务认证要求》结合,成为全疆民宿行业的标杆。据了解,“新疆品质”品牌认证后,梵境民宿订单率增长15%,收益提升8%,并创下今年“五一”黄金周预订同比激增80%的佳绩。这一案例证明,“新疆品质”品牌认证不仅是“荣誉标签”,更是打开市场的“金钥匙”。
伊犁州直的乳制品行业同样见证了品牌的力量。去年,伊牧欣乳业在伊犁州市场监督管理局“一站式”精准帮扶下,通过导入ISO9001体系,实现了从奶源到生产的全链条升级,消费者满意度从86%跃升至98%,2024年销售收入达9450万元,较认证前增长43%。这一数据背后是“质量认证+”服务模式的成功——政府引导认证机构为企业提供定制化“诊断”,将标准化管理融入生产细节,最终转化为真金白银的效益。
从“民宿五星认证”到“乳业逆袭”,品牌效应极大激活了市场潜能,一场以“品质”为核心的变革正在悄然推动地方经济转型升级。近年来,伊犁州市场监督管理局按照“打造一批、培育一批、储备一批”的思路建立品牌培育库,目前已入库51种“新疆品质”特色产品。这种梯次推进的机制,既保障了品牌建设的科学性,又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了清晰的成长路径。
此外,政府联动专家团队深入企业一线,开展“面对面”帮扶。仅去年,伊犁州市场监督管理局便组织7次专项活动,指导22家企业优化生产流程、提升质量标准,并争取10余万元资金支持品牌创建。这种“政府搭台、专家助力、企业唱戏”的模式,有效破解了中小企业技术薄弱、资源有限的难题。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新疆品质’的辐射范围远超单一产业。”伊犁州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米克热依·阿不都卡地尔信心十足地说,近年来,他们将认证机制与“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提升行动”深度融合,累计帮助311家小微企业取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覆盖农业、食品加工、旅游服务等多个领域。这种全域性的质量升级,不仅增强了企业抗风险能力,更推动了伊犁州“10+1产业集群”和“1+10+X+N”产业体系的加速成形。“品质+特色”的发展模式,为伊犁州探索出一条以品牌赋能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记者 孟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