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新闻网 >财经
伊犁州:以特色养殖助推乡村振兴
来源:伊犁新闻网     点击:
字体:
分享到:
编辑:贾孜拉·博拉提拜       2025-04-17

发展特色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引擎。近年来,伊犁州立足资源禀赋,在传统养殖业基础上精准发力,培育五龙鹅、多胎羊、驴、骆驼等特色养殖产业,形成“多点开花、链式崛起”的蓬勃发展态势,为乡村注入产业活水,托起群众“共富梦”。

林下“金蛋”叩开致富门

4月9日,走进霍城县水定镇沙海庄子村“林下”鹅养殖田园综合体项目基地,千羽五龙鹅引吭高歌。它们穿梭于海棠林间,或低头觅食,或振翅戏水,与蓝天绿树相映成趣,绘就一幅“林禽共生”的生态画卷。

五龙鹅是农业农村部认定的地方良种,也是目前世界上产蛋量最高的鹅种之一,年产蛋量比普通鹅高60%,被称作鹅中的“战斗鹅”。

2024年8月,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促进村民增收,水定镇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伊犁满元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沙海庄子村投资建设五龙鹅养殖项目。

根据协议,满元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将利用沙海庄子村60亩高酸海棠林地进行林下养殖,同时通过“村集体+企业+农户”的发展模式,带动农户实现增收,助力村集体经济发展。

“五龙鹅平均开产日龄为210天,因为首批引进的是3个月大的五龙鹅,当年年底就开始陆续产蛋,现在1000只五龙鹅每天产蛋量已经达到80多个。产出的种蛋检测合格后,将全部运回石河子宏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孵化。”水定镇水定鹅庄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兰英告诉记者。

采访中记者看到,在沙海庄子村,13座鹅舍正在加紧建设中。“4月底,鹅舍投入使用后,我们还将引进2万只五龙鹅,并发展更多农户利用庭院养殖五龙鹅。”兰英说。

在沙海庄子村,当众多农户还在观望之时,马国强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当日,在马国强家中,他正在给400只五龙鹅准备草料。

400只五龙鹅的家,就是马国强家中以前的鸡舍。

56岁的马国强养过多年的肉鸡。去年,在听村干部介绍了养殖五龙鹅的优点和收益后,他从银行贷款10万元,从水定鹅庄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引进了400只鹅苗,短短几个月,他就尝到了甜头。

“不养不知道,一养才发现,养五龙鹅比养肉鸡省事多了。首先,五龙鹅一天只用喂两次料,养肉鸡一天都不得闲。五龙鹅还不容易得病,我这400只五龙鹅,成活率达到100%。”马国强说。

养殖不仅简单,收益也让马国强乐开了花。“现在鹅还不算大,每天就能收50多个蛋。后面每天产100个蛋没啥问题。一个种蛋,合作社按6元收购,100个鹅蛋就是600元,除去草料费200元,还能赚400元,一个月就是一万多元,这就是高工资了,我们两口子哪还用得着出去打工。”马国强说。

尝到甜头的他计划扩种10亩苜蓿、增养千只鹅,成了村民争相效仿的“鹅司令”。

多胎羊“滚雪球”催生增收链

在水定镇团结村,还有一个“羊司令”,他就是村里的老党员阿布都外力·胡达拜地。2024年9月12日,团结村景云顺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与霍城安欣牧业发展有限公司签订多胎羊养殖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安欣牧业为合作社和农户提供怀胎种母羊,并提供技术指导。

协议签订后不久,阿布都外力就以每只1500元的价格,引进了5只怀胎种母羊。10月中旬,5只怀胎母羊就陆续产下10只小羊羔。

今年3月,阿布都外力以每只1000元的价格出售了6只小公羊羔。“如果算上剩下的4只小母羊羔,相当于短时间就挣了一万元。”阿布都外力开心地说。

看到养殖多胎羊这么挣钱,今年3月,阿布都外力又引进了6只怀胎种母羊。“昨天一只母羊一下产了3只小羊羔。按这个速度,到了年底,棚圈都装不下了。”阿布都外力乐呵呵地说。

在阿布都外力的示范带头下,团结村村民纷纷养起了多胎羊。“不到半年时间,村里的多胎羊养殖户已有17户,养殖数量181只,产羔360余只,养殖户年增收达到5000—10000元。”团结村党支部书记、景云顺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马德告诉记者。

除五龙鹅、多胎羊外,水定镇还通过引进本地企业,计划在韩家庄子村建设全州最大的养驴基地。

“在发展特色养殖业中,我们不仅会根据实际情况,考虑引进的品种是否适合庭院养殖,是否有较高的养殖收益,让群众不需要较大的养殖规模也能达到增收目的,实现小而精、精而优。同时,通过跟东阿阿胶集团等一些知名企业联动,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比如五龙鹅,我们计划在三年内养殖规模达到100万只,进而形成屠宰、分割、食品深加工以及鹅绒深加工等相关产业链。”水定镇党委书记曾云川说。

“特”字筑基 “链”上发力

近年来,尼勒克县喀拉苏乡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坚持把驴产业和骆驼产业作为带动各族群众增收、促进乡村振兴的优势产业来抓,使群众踏上了增收致富的快车道。

4月9日,在喀拉苏乡西域乌龙育驴场,一头头毛色乌亮、体态矫健的毛驴正自由自在地奔跑与嬉戏。

驴环境适应性强、耐粗饲、不易生病,且浑身是宝。正是看中了养殖毛驴的良好前景,2015年,养殖户刘健从山东引进一批毛驴。10年时间,他的养殖规模已从最初的36头发展到160余头,但产出的驴奶依然供不应求。

因为驴奶产量低,营养价值高,每公斤售价可达100元。现在驴场有70多头生产母驴,日产驴奶仅30余公斤。今年秋天,刘健准备再引进100头驴,并与东阿阿胶集团签订驴皮供应协议。

在喀拉苏乡加林郭勒村骆驼养殖户达吾尔江·巴合提家的骆驼养殖基地,52峰骆驼膘肥体壮,有的正在咀嚼着草料,有的正在悠闲散步。

“现在有30峰骆驼可以产奶,每天的产奶量在120—130公斤,每公斤销售价格为40元左右,收益非常不错。”达吾尔江说。

骆驼浑身是宝,除了骆驼奶,用驼绒、驼毛生产的毡子等产品也很受市场欢迎,这也让达吾尔江对发展骆驼养殖充满信心:“今后我想再引进三四十峰骆驼,进一步增加收入。”

为打造畜牧业强州,近年来,伊犁州立足区域优势,推动畜牧业集约化经营、规模化生产、产业化发展,在突出“优质牧草、优质肉牛、优质肉羊、优质奶业、伊犁马、伊犁禽蛋”等为主的特色优势产业的同时,积极发展骆驼、驴、伊犁鹅、肉鸽、肉鹅、火鸡、马鹿、兔、蜜蜂等特色养殖。截至2024年底,伊犁州直驴存栏0.9484万头,出栏1.0405万头;骆驼存栏1.2127万峰,出栏0.314万峰。

“伊犁发展驴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骆驼养殖也正向规模化、专业化迈进。为做大做强驴产业与骆驼产业,今年,我们将与东阿阿胶集团合作,开展驴的人工授精600头,同期发情100头;同时依托自治区科技特派员重点项目,开发驴场粪污处理技术设备一套,转化驴粪50吨左右。同时推动骆驼养殖合作社和自治区畜牧总站合作,建立骆驼生产性能评价体系、诱导发情人工授精技术方案各一套,并依托天山英才‘2+5’项目,开展区分骆驼品种的身份证构建和高产乳用骆驼综合评价技术研发工作。”伊犁州农业农村局畜牧兽医处副处长魏斌说。(记者 卢钟 黄静 通讯员 布丽恒)

图片.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