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接触”通关模式彰显科学精准防控
刘 冰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不少地方出口商品物流不畅,但在新疆霍尔果斯口岸依旧是一片繁忙的景象。
前几天,《伊犁日报》刊发的一则消息称,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国合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每天有4个装载轿车的集装箱通过“空中陆桥”,吊运跨境出口至哈萨克斯坦。今年前10个月,霍尔果斯口岸出口货运量444.7万吨,同比增长17.5%;进口货运量2928万吨,同比增长1.8%。今年该口岸进出口货运量、贸易额实现10个单月同比连增。
这条消息引人关注。今年以来,霍尔果斯口岸进出口贸易增长势头非但没有受到疫情影响放缓脚步,反而一路高歌猛进再创新高,成为拉动新疆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之所以能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疫情防控不搞“一刀切”是主因,“空中陆桥”等“零接触”通关模式让人不禁拍手叫好。
进入常态化疫情防控以来,党中央、自治区党委多次强调要杜绝防疫过程中的“层层加码”“一刀切”,但在一些地方“一刀切”屡禁不止,究其原因就是操作最简单、落实最省事、管理最方便、责任好逃避,其实质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庸政懒政怠政的表现。
霍尔果斯口岸外防输入不仅要“防得住”,还要进出口货物“通得畅”,这本是个难上加难的事。难能可贵的是他们毫不退缩,针对疫情造成的货物拥堵、人手不足等问题,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优流程、减单证、提效率、降成本,相关部门围绕每一个环节找准堵点症结,逐一破解难题,先后创新实施了“空中陆桥”“点对点专运”“甩挂”“界桥交接”等多种“零接触”通关模式,摸索出来的经验很快在全疆沿边地州推广,实现了“把人管住、让货畅通”的目标。
俗话说得好:“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问题只有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却有很多种,问题再多也没有解决问题的办法多,“是不为也,非不能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形式主义、机械呆板地落实,与创新方法抓落实,效果大不一样。疫情防控需要紧紧围绕科学防疫、精准防疫展开,并非动静越大、手段越严效果就越好。开展疫情防控的目的是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动辄“一刀切”是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背道而驰。
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说:“盲目地表面上完全无异议地执行上级的指示,这不是真正在执行上级的指示,这是反对上级指示或者对上级指示怠工的最妙方法。”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老子的名言,谈到“治大国如烹小鲜”,彰显的就是以精准化、精细化思维来进行治理的重要性。
实行严格疫情防控措施,决不意味着“只见规定不见人”,作为口岸更不能因为外防输入压力大一关了之,以为这样做就可以确保万无一失。“一刀切”的做法看似雷厉风行,实际上背离党中央的要求,不符合党的实事求是工作作风。
创新是一种担当、一种能力,“一刀切”不是显魄力而是逞蛮力,不是有力度而是图省劲,不是真政绩反是真“政疾”。各地应当把不折不扣抓落实与创新抓落实紧密结合起来,不折不扣是抓落实的定力之源,创新是抓落实的活力之源,两者相得益彰,越是困难越要创新,探索新路径、尝试新方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思路决定出路。霍尔果斯口岸在做好精准防控的同时,持续改善口岸营商环境,保障国际物流通畅,不断压缩车辆换装时间,减少运输成本,实现了口岸通关“零交叉”“零接触”“零输入”。这一事实再次表明,只要广大干部群众思想认识到位,增强为党分忧、为国奉献、为民造福的责任感,激发只争朝夕、奋发有为的干劲和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争精神,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迈不过去的难关。
防控贵在科学精准,成效源于科学精准。面对急难险重任务,面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是绕着走还是迎着上,考验我们的是作风、是担当、是作为,广大党员干部只有直面困难,把全部本领用在多干事、干成事上,主动了解群众需求,找准问题症结,才能破解难题,展现担当作为,赢得百姓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