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新闻网 >科教文卫
伊犁有座望河楼
来源:伊犁日报     点击:
字体:
分享到:
编辑:古利旦·马合沙提       2023-03-22

文/记者 李剑 图/记者 王志华 刘成刚

 “十二日,乙酉。晴。早晨吟仙、子期来,留与共饭。饭后五人同出南关观伊犁河。河距城不及半里……近日冰已全泮,水势萦洄,闻夏秋大汛亦可涨至丈余,前此河滨龙王庙有望河楼,道光癸巳大水,庙与楼俱溃入河……”这段文字摘自林则徐的日记,写于1843年的3月12日。

当天,林则徐过得颇为惬意,不仅出南关感受了春意融融,望伊犁河水滔滔而去,更在西关外茶棚小坐,看乡间戏剧一派热闹。

时间一晃,180年倏忽而过。

QQ图片20230321090122.jpg

可克达拉市望河亭。

林公所住的惠远老城早已成为一片田野,只余昔日城墙安静地与时间对望。但林公日记中所提到的望河楼还在。它溃于水中,却以诗文的形式在今人的想象中临河而立。雕梁画栋,飞檐斗拱。达官显贵以及文人墨客拾级而上,或把酒临风,或吟诗作对。一江大水奔涌西流,满目苍翠迥异中原。“趁得南山风日好,望河楼下踏春归。”(洪亮吉《伊犁纪事诗》之一)寸寸景色皆可激发胸中块垒,句句诗行意在纾解一腔豪情。

QQ图片20230321090105.jpg

 惠远钟鼓楼。

望河楼,它何止是一座伫立于伊犁河畔的楼阁?从它“溃而不倒”我们就能掂量得出它对于边塞伊犁的厚重意义。

因为这个意义,我们特以林公日记为线索,前去惠远老城遗址寻访望河楼。

一路入惠远镇,过伊犁将军府、钟鼓楼,向南进乡间小道。白杨参天,道旁田野里冬麦青青,泛着春日光泽。这是和180年前一样的晴好天气,春风骀荡,天朗气清。

QQ图片20230321090117.jpg

 惠远古城老城墙。

车到惠远老城北面城墙处停住,我们沿着老城东墙墙根一路南行。黄土夯就的城墙高耸,阳光落在上面,像落在了历史的云烟里。走到老城南面,地势渐斜,一条小径直下而入伊犁河湿地。小径旁,是经年水流侵蚀而成的一壁断崖。表面沟壑纵布,崖顶城墙倾圮。南面城墙早已被河水冲毁,我们无法效仿林则徐出南关观伊犁河,只能望着一壁断崖,从古人的字句里去领略当时风景:

奉和伊显亭将军登鉴远楼原韵

庄肇奎

公自题名鉴远楼,

楼边红日照晴洲。

诸蕃射猎民耕凿,

如海朝宗汇众流。

庄肇奎诗中的“公”即指伊犁将军伊勒图。据伊犁地方文献记载,1775年,伊犁将军伊勒图命惠远城满营协领格琫额在伊犁河畔建望河楼。楼建成后,伊勒图为其题匾“鉴远”二字,因此,这座楼也被称之为鉴远楼。

QQ图片20230321090111.jpg

俯瞰伊犁河。

1812年谪戍伊犁的徐松在其所著《西域水道记》中有一段关于望河楼的文字:“临河有高楼,红栏碧瓦,俯瞰洪涛,粮艘帆樯,出没其下。南山雨霁,沙市云开,酒榼茶枪,赋诗遣闷,苍茫独立,兴往悲来。”

在徐松的文字中,我们能够领略到当时作为西域政治经济中心的惠远城的喧嚣繁华,同样也能感受到一位身在边关的戍客郁结于心的悲苦。

河上的风带着天山的雄阔、边塞的苍茫,吹向河边的望河楼,吹向楼下之人。所幸,有这样一座楼阁。它是中华文化在边地浇灌出的一朵美丽花朵,是一根纽带,纽住了中华数千年登高遣怀的诗文传统,纽住了中原与边疆的文化交融,纽住了戍客的一缕乡愁。

东晋王羲之作《兰亭集序》,流芳百世;唐代崔颢作《黄鹤楼》,令李白汗颜“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更有北宋范仲淹作《岳阳楼记》,留下千古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而此时,西北有高楼,名作望河楼。

“绝徼重相识,独游因偶然。故乡虽梦我,不到戍楼边。”(陈庭学《晚晴城南独步》)

“诗酒半生排积闷,关心终日动离愁。年年空咏思归引,怅望频登鉴远楼。”(杨廷理《即事》)

“回澜大府筹边计,荷畚群工报国秋。犀甲三千环劲弩,蛟宫十二起高楼。”(舒其绍《伊江塘工纪事》)

“城外绿荫稠,金堤百尺楼。群峰环雪岭,一水带沙流。”(方士淦《伊江杂诗十六首》之一)

……

这些在望河楼上吟出的诗句,有寄托,有乡情,有离愁,有家国之业,有旖旎风光。

这些在望河楼上吟出的诗句,是当时西域诗创作盛况的缩影。据现有资料统计,有关望河楼的诗作已超过60首。当代学者星汉教授称“清代是西域诗的集大成的时期”。他所编著的《清代西域诗辑注》中收录了作者58人、诗作1111首,其中伊犁诗人23人、诗作461首。通过这一数据,伊犁史地学者赖洪波得出结论,“伊犁是清代西域诗的渊薮”。它与中原诗歌创作遥相呼应,共同成就了乾嘉诗坛的壮丽景观。

望河楼见证了一段诗酒风流,见证了中原文化于边塞伊犁的蓬勃繁荣。

清人汪廷楷有诗《和苏牧堂九日登望河楼》云:

记得春三月,来登鉴远楼。

亭台原近水,云树若浮舟。

雪影留山腹,人声起渡头。

天西逢胜地,他日计重游。

几月规模易,传名仍望河。

奎楼新筑好,鹂馆旧吟多。

曲径余疏柳,西风感逝波。

未能陪胜览,为待故人过。

从这首诗里,我们得知鉴远楼因伊犁河水患而易地重修。重修望河楼的是伊犁将军保宁,并为望河楼题名“奎星”二字。

只是易地重修并未改变望河楼遭遇大水冲溃的命运,最终消没于伊犁河中。

而今,楼虽不复,但诗文记住了这座楼,还原了这座楼。

寻访当日,我们走在惠远老城南面的伊犁河湿地次生林里,时常看到鸟雀从草丛中一跃而起,拍翅惊飞。

天空中忽然传来嘹唳的鸟鸣。抬头望,一队大雁正在列队飞翔。

鸿雁传书。这书中所写的,正是当年的诗文荟萃吗?

为了传承曾兴起于伊犁的诗酒风流,传承中华诗词文化,2016年,伊犁河畔伫立起一座望河亭。可克达拉城建锦诚商贸公司副经理秦琴带领我们前去探访这座亭台。“当时建设可克达拉的富余土方都堆在伊犁河边,我们就因势造景,利用土方建成高坡,并在高坡上建成望河亭。”秦琴说。

古有望河楼一览伊犁河晴沙烟渚;今有望河亭俯瞰伊江水红日白鸥。

清人王大枢曾与一众文人于重阳节同登望河楼,写下“楼头衰草遍天长,楼外烟沙阅汉唐。百尺栏杆千丈雪,依然佳客度重阳”;今人蒋本正则在2022年端午节相邀友人聚首望河亭,吟出“南风送爽雪山遥,佳节相逢白浪高。把酒临风亭上立,诗情澎湃到云霄”。

秦琴站在望河亭上告诉我们,当崭新的城市可克达拉诞生在所有人面前,迎接八方来客时,她的内心充满了自豪,“最初,这里只是一片荒原,当看着沙盘跟人介绍可克达拉未来的图景时,我心里根本没有底气。但现在,完全不同了!”

从望河亭北望,一幢幢簇新的楼房拔地而起,交通纵布,水系环城。这就是沙盘上可克达拉的城市图景,是这些建设者们理想中的城市图景。

中华诗词文化源远流长。望河楼上曾有伊勒图题写的楹联一副:“源溯流沙气润万家烟井,泽通星宿波恬百里帆樯。”横批“泽被伊江”。

当站在望河亭下,看着远山环绕、伊水奔涌时,我所感受到的,正是中华文化这条滔滔长河于伊犁这片土地的润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