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新闻网 >科教文卫
斯姆哈纳边防连“英雄树”
来源:伊犁日报     点击:
字体:
分享到:
编辑:贾孜拉·博拉提拜       2023-04-26

2020年5月,我前往乌恰县吉根乡,采访护边守边英雄、人民楷模布茹玛汗·毛勒朵大妈期间,深入新疆军区斯姆哈纳边防连,与边防战士有了一次深入的交流。

斯姆哈纳边防连是祖国版图最西端的边防哨所,有“西陲第一哨”的美称。它是每天送走祖国大地最后一缕阳光的地方,也是“五口通八国”的“五口”之一,全长900多公里的中吉乌公路就起始于此。

与我交流的3名战士来自3个不同省份,最大的25岁,最小的只有19岁——比我的孩子还要小好几岁,却已完全适应了帕米尔高原反复无常的极端气候、日复一日的护边守边。言谈间,他们朗朗的笑声、乐观的情绪,深深感染了我们。

斯姆哈纳边防连的战士不仅守卫着国门,还守护着100多公里边防线。前往一线山口的路位于悬崖、沟壑、冰峰之间,“前山飞雪后山雨”的多变气候让巡逻之路险象环生。这里一年中有超过一半的时间在下雪,有些地方积雪坚冰终年不化,汽车过不去的地方靠马;马也无法越过的地方,官兵们就只能用双脚艰难丈量。

其中的冬古拉玛山口海拔4000多米,说刮风就刮风,说下雪就下雪,说下冰雹就下冰雹——那玉米粒大小的冰雹,我刚到这里就领教了。它们噼里啪啦地砸到脸上,令人猝不及防,犹如被蜜蜂蜇了似的生疼。

3位战士向我们讲述起护边守边的经历:第一次骑马蹚冰河、御寒风,走上座座雪峰耸峙的边防线,与之相对的,是一条条狭窄、深邃、陡峭的河谷。一位战士的脚踝因长时间裸露在外,导致冻伤。后来巡边,每每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人困马乏地赶至边防“战士之家”——布茹玛汗大妈的毡房,老人一家早早迎候在门前,嘘寒问暖,并为他们沏好奶茶,端出热馕,把一双双湿鞋烤干,然后让他们裹上暖和的被子入眠。战士们被布茹玛汗大妈一家的淳朴热忱深深打动,誓死捍卫祖国神圣领土的决心更加坚定,像大树一样扎下牢固的根。

说到大树,不能不说斯姆哈纳边防连那棵神奇的五星杨。

那天采访结束后,我们特意来到它的跟前。仰头望,这棵树高耸云天,树冠若伞;俯身瞧,树干硕大粗壮,饱经沧桑。陪同的乡领导介绍说,早先这里荒无人烟,只有这棵五星杨孤零零地生长在边防连,像坚守在边境线的战士,默默无闻地扎下根,历经风霜雨雪,奇迹般地顽强生长成为参天大树。

这棵五星杨四周,散落着一些干枯的树枝,随手拾起一根折断,在其断裂处,很明显看到一颗赭红色的五角星图案,起初误以为是巧合,再捡起一根树枝折断,断裂处依旧呈现出一颗规整的五星图案,仿佛刻印于其中。五星杨树下,立有一座醒目石碑,上面刻有“扎根树”3个鲜红大字。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此时的帕米尔高原河谷,山河如故、平和安静,高原战士们如往常一样在操场刻苦训练,斗志昂扬。阵阵歌声,回荡在斯姆哈纳山谷。

五星杨、边防连、子弟兵、斯姆哈纳、边境线、护边员、歌声……在此刻就这样紧密有机地联系在了一起,似乎在悄悄地告诉身后的祖国:“放心,有我在!”

斯姆哈纳边防连就建在这棵五星杨旁。不过,这里已不再是当初方圆数十里只有一棵“扎根树”的荒凉景象,而成为绿树成荫、流水潺潺的天然公园。

后来得知,这满目绿色都是一茬一茬边防连官兵经年累月、坚持不懈创造出来的。前辈们为了在这片雪域高原扎根,用炸药、铁锹、背篓,在高高的山脊上开出一条峡谷,引来清渠,才有了今天的模样。

我们听着班长的讲述,看着不远处已成为连队一景的“虎峡飞瀑”,懂得了祖国边陲卫士的生活,扎根、守防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看到身边年轻战士的笑脸那一刻,我的眼眶微微湿润了——他们早已将青春、梦想一起“种”在了祖国的西陲边防。

□艾贝保·热合曼(乌鲁木齐)


阅读下一篇:加尕斯台的最美四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