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康健(伊宁)
八月的昭苏高原,金色的麦浪传递着收获的喜讯,纯净的天空回落着深长的牧歌。8月16日,随着车辆驶入昭苏县城,一个散发着现代气息的城市出现在眼前,一切都变得那么陌生,那些熟悉的街道、建筑仿佛一下子从记忆中抹去了,我极力回忆着、搜寻着、追踪着曾经的印迹……
34年前的1990年5月,我第一次踏上天马故乡昭苏这片土地采访,也许是高原的辽远壮阔,或许是草原的丰饶美丽,我一直处于兴奋和激动的状态。那时的昭苏偏远落后、条件艰苦,就拿交通来说吧,出县城通往各乡镇(场)的路不是尘土飞扬,就是大坑套小坑。记得在夏特柯尔克孜族乡采访结束回县城时,错过了一天只发一趟的班车,只好挤上私人改装的棚棚车,80公里的路摇摇晃晃走走停停,行驶了5个多小时。虽然受当时条件限制,采访过程十分艰辛,遇到了许多困难,但昭苏人的热情、淳朴和善良,他们热爱家乡,勇于改变落后面貌的进取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而难忘的印象。此后,我多次前往昭苏采访,参加每年一届的天马节,见证了昭苏高原的点滴变化,昭苏成为我记忆长河里最美最闪亮的浪花。
今天身临日新月异、新风沐浴的城镇乡村、景区民宿,令我惊叹,让我感慨,仿佛一眨眼的工夫换了人间。在天马文化园采访时,正逢马术表演时间段,这里虽距县城几十公里,仍阻挡不住外地游客亲眼目睹天马雄风的热情。天马文化园马术总教练巴音别勒克是地道的昭苏人,谈起天马节说起伊犁马以及昭苏的变化,他一脸自豪:“第一届天马节是1993年,当时没有正规的场地,就在草原上选一个比较平坦的地方,用木板搭个台子算是主席台,观众站在场地周围,赛马场是自然的草场,马都是由牧民自己挑选出来的,没有正规的骑手,顶多算是民间进行的刁羊和姑娘追活动,马术表演还是个陌生词语。现在的赛马场达到了国际标准,有看台、训练场,可容纳万名观众,软硬件设施规范齐全,赛道有监控,可以举办高等级赛事,每年要办二百多场赛事,还建有容纳千人的室内标准马术表演场地。”
坐在颇有气势的看台上,视野开阔,正前方的雪山依稀可见,右边村庄被绿树环绕,而左边远处的金色麦田里,收割机成为了主角。跑道上身着红衣的骑手做着马术表演前的准备。巴音别勒克继续介绍:“天马文化园现在有工作人员120名,骑手20名,每两周有一个赛马日共五场赛事,其中一场在室内场地,有速度赛、马上技巧表演、姑娘追等。还配套建了天马巴扎、野奢营地、世界名马苑等设施。”“这些变化都是伴随天马节的举办而来的吗?”我一边欣赏马上技巧表演一边问。巴音别勒克肯定地点着头:“天马节一年一年往下办,的确给昭苏马产业发展带来了机遇。就拿赛马来说,要选出好的赛马,从那里选呢,一是扩大种群数量,激发牧民养马的积极性,提供更多更好的备选马;二是改良品种,引进国外优良种马,改良伊犁马,培育优质的伊犁马。这些年引进了英国、法国、美国、西班牙、土库曼斯坦、俄罗斯等国的优良品种马,伊犁马的品质大大提高,连续三年在全国耐力赛比赛中夺冠。伊犁马价格大涨,让牧民看到了养马的前景。由于伊犁马对环境适应力强,不挑食,性格温顺,在内地很受青睐,北京、上海、广州、四川和贵州每年都有人到昭苏选马,俱乐部的教学用马,每匹价格在12万元左右。”
巴音别勒克是昭苏草原上最早的骑手,1993年至1998年成为广州赛马金牌骑手,1998年回到家乡后,致力于培养优秀骑手。因伊犁马在内地声名鹊起,各大赛马会和俱乐部在引进伊犁马的同时,需要与此配套的骑手、饲养员、兽医和营养调配师,现在输送到内地的骑手就有近百名。骑手不仅善骑马,还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巴音别勒克告诉我,他们与职业学校进行合作,学生在这里实习,表现突出有发展前途的留下来就业,根据特长继续在马上技巧、赛马等方面训练,还分批到内蒙古、西藏去学习,熟练高难度动作。令他自豪的是,从这里走出去的骑手乌亚,还成为国家队的骑手,参加了亚运会马术的顶级赛马——盛装舞步。前不久在昭苏举行的第十二届少数民族马上运动会,不但是对昭苏县马产业和马文化发展的一次检阅,更是对昭苏县各族人民多年来秉承天马精神,团结拼搏、开拓奋进,经济社会发展结出丰硕果实的肯定。
几年前,我应邀参加昭苏县委和政府举行的天马文化研讨会。有幸结识了马玉辉,在昭苏,人们都称他为马博士。他出生在河南,却偏偏迷恋上了马,新疆农业大学硕士毕业后,又考取了东北农业大学的博士,2013年来到昭苏,现为县畜牧兽医局高级兽医师。再次见到马玉辉时,他已经成了地道的昭苏人。不得不说,他是一个大忙人,随着马产业成为昭苏的一个响亮品牌,凡是从事与马有关产业的人士来昭苏都要找马博士,这不,刚刚结束了招财引智马产业博士后学术交流活动,他又要忙于今年4月批准的第一个国家级马产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业务。在谈起昭苏马产业的发展前景,他列举四点:一是马的数量不断增加,二是产业链逐步形成,三是带动马奶的销售和马肉加工企业兴起,四是促进了旅游业发展。马玉辉也提到了面临的新课题,马产业量大,目前科技转化低,急需这方面的人才。当问到今后的目标时,马玉辉坚决地说:打好伊犁马中国第一品牌。现在全县有40多家配种站,摸清马的基因,达到规范化,以赛促养,以赛促繁,实现这个目标指日可待。我在心里默默地祝福:这是一个追逐梦想的时代,这是一个拥抱理想的时代,这是一个放飞想象的时代,您会心想事成!
常言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昭苏的玉湖就是这样出现的,本来是一条河,下游的一项水利工程无意造就了一个宛如天上掉下的湖。天马节同样如此,当初创办天马节的决策者们,万万想不到,他们的一个小小举动,竟会让天马节产生蝴蝶效应,让昭苏高原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当年我采访时任昭苏县委书记李寿庄,问到举办天马节的初衷时,他说:“昭苏地处偏远,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经济落后,通过举办天马节这种形式,让更多的人走进昭苏,了解昭苏,让昭苏人了解外面的世界,激发各族人民热爱昭苏,建设昭苏,勇于开拓,改变落后面貌的进取精神。”至今天马节已举办了31届,成为昭苏乃至伊犁人民的一个盛会。昭苏已旧貌换新颜,但那些在艰难岁月里为这片黑土地献出青春年华的奋斗者我们应铭记。
昭苏县社科联主席戴俊华谈起天马节的记忆以及自己亲历的事,感触颇深:“非常明显的是,来昭苏的人多了,疆内的、全国的还有国外的,使昭苏县的人气旺了;农牧民观念转变,开民宿、养马、开店的越来越多,致富信心倍增;天马节品牌打响了,社会效益显著,知名度大为提升,这为昭苏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戴俊华举了一个例子,他曾在夏塔乡担任第一书记,村民们家家在路边建民宿,一家每年收入十几万元。“我的同学、朋友过去都不来,现在是年年来,他们说,没想到昭苏变化这么大,风景这么令人惊奇,特别是昭苏人的热情让人难望。”
8月20日上午,在伊宁市人民公园,几经相约见到了马克同。他是土生土长的昭苏人,在县广电局工作了25年,曾担任过5年局长,退休后居住在伊宁市。我们的谈话自然从天马节说起,作为天马节的参与者、报道者和见证者,马克同认为,天马节的举办影响和改变了昭苏县的方方面面。在他看来,天马节像是一个团结的盛会,各族人民集聚在一起,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共同进步,把信心凝结在建设美好家园,改变落后面貌的奋斗目标上;天马节又像是一个文化展示台,各民族把优秀的传统文化、草原文化通过歌舞等多种形式表现出来,让更多的人了解天马故乡浓厚的文化底蕴;天马节还像是一个商品交流会,农牧民、个体户设点摆摊,销售本地特色产品,达到转变观念、增加收入的效果,农牧民得到了实惠,他们对实现小康、过上富裕生活信心足、劲头大;天马节更像是一个信息发射塔,疆内外媒体记者蜂拥而至,通过多种传播手段,向外界报道昭苏、宣传昭苏、推介昭苏,达到了树形象、打品牌、展风光的最佳效果。特别是《伊犁日报》、伊犁电视台宣传力度大,在对外宣传昭苏方面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31年来,昭苏历任县委、政府像接力棒一样往下传,天马节一届比一届完善、创新,作为昭苏人,他为家乡的巨大变化感到骄傲!
天马奋蹄争先锋,高原明朝彩虹艳。昭苏,一个让人铭记的地方,一个充满诱惑的地方,一个散发活力的地方。今天,在新时代阳光的沐浴下,天蓝花红人美,山清水秀畜壮,正发生着无法想象的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