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新闻网 >科教文卫
每分每秒都是全力以赴——急诊科里的新春见闻
来源:伊犁新闻网     点击:
字体:
分享到:
编辑:贾孜拉·博拉提拜       2025-02-18

在伊犁州新华医院,急诊科的灯光永远是明亮的、闪耀的,接诊、问诊、检查、抢救……几乎一刻不停。

2月10日,记者走进伊犁州新华医院急诊科,感受医护人员为守护生命健康、争分夺秒的紧张瞬间。

当日9时,急诊科内患者不断。医护人员迅速投入到紧张而有序的急救和处置工作中:接诊危重患者、快速评估病情、完善相关检查、展开第一时间的抢救治疗……每个环节都有条不紊。

“我刚来急诊科工作时,遇见要抢救病人时,会想着往后躲,而现在却想着要往前冲。在技能操作方面:比如吸痰、气管插管等,我们都非常熟练。当接到120指挥中心有出诊任务,我们会立即冲进救护车出诊,有危重患者时,我会在红区抢救室协助医生护士抢救病人。急救中心包括急诊内科、急诊外科和急诊监护室,急诊科每天处理200多名急诊患者。分诊台接诊后,会进行分级、分区安置患者,病情比较轻的,会分到黄区,病情比较重的,会分到红区抢救室,必要时立即实施抢救。”护士周玉娥告诉记者。

在红区抢救室里,周玉娥一边耐心地询问患者情况、录入信息,一边熟练地为患者测量血压、体温,对患者进行预检分诊分级。周玉娥已有5年急诊科护理经验,凭借着扎实的专业技能,她总能在最短时间内准确判断患者病情。

前一秒看似“风平浪静”,后一秒就可能是“波涛汹涌”,这是急诊科的生动写照。

W020250210811705402154.jpg医生在研究患者病情。    黄焱 摄

这天,州新华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孜拜旦·甫拉提忙得不可开交。一上午,她连续接诊了多名急诊患者。

“接到危重患者以后,我们第一时间要进行评估,对患者进行抢救、检查,联系相关科室进行会诊,尽量缩短患者停留的时间,增加救治的时间。”在写病历的间隙,孜拜旦向记者讲述了救治患者的惊险经历。当天,科室收治了一名71岁的女性急性脑梗患者。该患者有头疼症状,体温36.7℃,脉搏每分钟90次,已经出现一侧肢体偏瘫、失语,有意识模糊情况。医护人员迅速对患者进行监护、给予吸氧,快速建立静脉通道,立即给予溶栓治疗,患者意识慢慢开始恢复。患者脱离生命危险后,被迅速转至神经内科科进一步住院治疗。

今年是孜拜旦在急诊科度过的第21个年头。每一年的坚守,都让她对急诊医学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孜拜旦说:“在急诊科工作节奏很快,时间分秒必争。我的孩子小时候都是我母亲在照顾,作为妈妈、女儿,我很想多陪陪她们,但还有更多患者需要我,我要尽力挽救更多人的生命。”想起母亲去世时,因为自己在上班,没能及时赶上陪护手术,孜拜旦不由地落下两行眼泪。她感慨:急诊科是一个充满挑战性、责任感和成就感的地方,这里每天都会面对急危重症患者。能够通过及时有效的处置,让患者转危为安,就是作为急诊医生最欣慰的事。

在采访期间,州新华医院急诊科副主任郑德超步履匆匆,忙碌地穿梭于急诊各个病区,询问患者治疗情况、巡查各个岗位、处置急危重症患者。

“120急救车辆在接到调度指令3分钟内派出,以最快的速度到达现场,基本上在15分钟之内可以把患者送到医院。随着科室的改造升级,急救设备和人员配置都明显增加。急诊是急危重症患者救治的第一道防线,需要医护人员在最短时间内做出精准判断,给予患者及时有效的治疗,做到快、准、稳。”郑德超告诉记者,今年春节期间,医院的急救车平均每天出动8车次,此外还接诊外院救护车送来的病人20多次。抢救患者类别以严重创伤、突发性心脑血管疾病及腹痛为主。春节期间急危重症患者较多,急诊科配备了2个应急梯队班次,急诊医生手机24小时不关机,随时待命。同时,科室依托120院前急救网络平台进行智慧急救,在急救中心工作人员接到患者时,就能通过网络实时传递患者信息,为抢救重患争取更多时间。

急诊科的医护人员们时刻坚守工作岗位,用实际行动诠释争分夺秒和全力以赴,执着守护着每一个生命的希望。(记者 黄焱 黄静)

图片.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