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新闻网 >科教文卫
从“老字号”到新院落:守护伊犁人记忆中的味道
来源:伊犁新闻网     点击:
字体:
分享到:
编辑:古利旦·马合沙提       2025-04-26

暮色四合时,伊宁市利群路十一巷6号总氤氲着烟火气和笑语。宫纪海颠勺的声响穿过窗棂,与远处丁香花的清香缠绕。沣泽一香私房菜馆的木门推开又合上,食客们循着记忆中的味道来到这里。

在伊宁市,提到南苑的阳春酒楼,老一辈人几乎没有不知道的,30多年间,很多家庭从爷爷吃到孙子,一家三代甚至四代人都留恋这家餐厅的味道,而这味道大多源自主厨宫纪海的多年守护。2024年,宫纪海和妻子罗桂玲在伊宁市利群路买了个小院,精心装修后改造成一家新的餐厅,而味道依然是30多年来不变的传统,是家一般的人间烟火气。

W020250421356952577308.jpg

图为宫师傅端出刚做好的菊花鱼。李剑 摄

4月20日晚餐时分,菜馆里已坐满了食客,许多仍是见过多年的老面孔,罗桂玲热情地招呼他们,点菜之余也寒暄生活的近况。“我们年纪大了,干了30多年,有时真不想干了。可一想到那么多支持我们的老顾客,多少年都奔着这一口老味道,就觉得不能辜负他们。”罗桂玲的言语中充满了感恩。

“有时来个年轻人说,从上幼儿园就跟着爸爸、爷爷来我家吃饭,现在他都大学毕业了,又带着妈妈来吃喜欢的宫保鸡丁,我们才恍然明白,原来是老顾客。还有老人坐着轮椅也要来我家吃饭,她外孙女说,姥姥就想吃这一口。”罗桂玲的记忆里储存着好多这样的顾客,有人从天真稚子吃到而立之年,有人携着请柬来寻儿时滋味,更有耄耋老者无论多不方便,也要来喝上一口鱼丸汤。罗桂玲知道这是因为丈夫做菜用心,有些传统菜十分费时费事,但宫纪海从不嫌麻烦。

W020250421356954216694.jpg

 图为沣泽一香私房菜馆内景。李剑 摄

“阳春酒楼是师傅高玉明一手创办的,从1988年他开办‘阳春小吃’开始,店名、地方也换过几次,阳春酒楼是时间最久的。我们都是安徽人,1990年在哥哥的介绍下,18岁的我来到伊犁跟随师傅学厨,到1993年中秋节那天正式掌勺,记得这么清楚,就是忘不了当时内心的郑重和激动。这么多年我和师傅情同父子,一直到2019年师傅过世,对手艺的坚守也是对师傅的尊重与怀念。”宫纪海说,那个年代,一条街也没有几家餐馆,阳春酒楼很快被周边家喻户晓。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各个菜系的餐馆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但阳春酒楼凭着几道传统的鲁菜老味道始终被一些老顾客惦记着。

“阳春酒楼也曾换过两个人经营,兜兜转转又回到我们手里。很多人就冲着宫师傅炒的菜而来,说别人做的不是那个味儿。”罗桂玲说,从2006年到2013年间,他们曾从阳春酒楼出来,在伊宁市第15小学后门附近开餐厅,后来餐厅租的店面要拆迁,他们又回到阳春酒楼。近几年酒楼因年代久远而日益陈旧,考虑到装修也是一大笔钱,旧楼又有诸多限制,他们决定重新找地方,去年便在利群路买下此院,按自己的心意和审美装修,今年3月8日正式对外营业。

“阳春酒楼现在叫新阳春酒楼,是我家亲戚在经营,有不少单位在那里订工作餐。有时候,‘老字号’寄寓着人们对岁月的怀念。”罗桂玲说,只要人在、味道对,老顾客还是会找上门。

宫纪海坚守的几样传统菜有芙蓉鸡片、菊花鱼、锅巴三鲜、鱼丸汤等。“拿芙蓉鸡片来说,它是一道经典的国宴级名菜,制作时需将鸡胸肉打成泥,加入鸡蛋清、淀粉等搅拌,调味后煎制成鸡片,再经过烹饪勾芡而成,讲究滑嫩鲜香的口感。制作它非常麻烦,至少得一个多小时。还有菊花鱼也非常费刀工,鱼丸更是要用新鲜鱼肉现做,如今很多年轻厨师,都没有耐心做这么麻烦的菜了。”宫纪海说,他每天要买两次菜,上午下午各一次,以保证食材的新鲜。师傅的教诲和多年的坚持,是岁月的传承,也是情感的寄托,不能随意改变和丢弃。

伊宁市民李琦20多年前就在吃宫师傅做的菜,一家人都是他的忠粉。“宫保鸡丁、菊花鱼、杀猪菜、鱼丸汤……这些菜时间长了不吃,想起来就要流口水。”李琦说,宫师傅做的菜价格亲民实惠,口味能兼顾老中青三代人,特别有家的味道。

在这个餐厅的招牌和菜单上,有一句话:“伊犁人记忆中的味道。”“这些年我们推出过不少新菜,但老顾客点来点去认的还是那几道传统菜,可能岁月和习惯留在人们心里的那股味道太难忘了,这就是记忆中烟火的温暖。”罗桂玲说,能一辈子专心做菜还被无数人惦记的味道,对他们来说,就是幸福的味道。(记者 王志华 李剑

mmexport173157198164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