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东方小夜曲《草原之夜》在兵团第四师诞生。随着这首歌曲的广泛传唱,可克达拉声名远扬。经过一代又一代兵团人的接力奋斗,党的十八大以来,尤其是2015年4月12日兵团第四师可克达拉市正式挂牌成立以来,昔日荒凉的可克达拉市在兵地融合发展中,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可克达拉大桥。 马应林 摄
8月15日,伊犁融媒体中心与伊犁州党委老干部局联合策划实施的“时光印记·重走采访路”采访团一行来到坐落在伊犁河畔的可克达拉市。
金秋时节,可克达拉市主题公园,穿城而过的综合水系色彩斑斓、景色宜人;街口的景观文化小品、大型雕塑和公益书吧,彰显着城市的文化内涵。行走在可克达拉市,处处皆美景,处处有活力。
“美丽的夜色多沉静,草原上只留下我的琴声。”伴随着《草原之夜》优美的旋律,采访团一行走进可克达拉规划展示馆,了解兵团第四师的发展历程。
可克达拉市位于伊犁河谷,东南北三面环山,西面与哈萨克斯坦接壤,总面积5765.43平方公里,下辖18个团场,代管国家级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兵团分区管委会。
可克达拉市的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五军十五师。1953年,部队集体就地转业,改称新疆军区农业建设第四师。1954年归属兵团建制。
今年90岁的赵淑兰老人1954年从山东来到兵团第四师,如今住在可克达拉市养老院。她说:“我刚来第四师时,那时人们都住地窝子,土墙、苇子房顶、草帘门,一住就是好多年。现在,人们都住进了楼房和抗震安居房。”
建市以来,可克达拉市秉承“以绿荫城、以水润城、以文化城、以产兴城”的城市发展理念,加快推进“文化旅游之城、生态康养之城、智慧数字之城、绿色低碳之城”建设。在城市主干道、重要交通节点、沿河沿湖大面积种树补绿,高标准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及相关配套设施。如今,可克达拉市已建成29个主题公园,呈现出“城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立体生态效果,犹如一座天然氧吧。
可克达拉市发展改革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时洪锋说:“党的十八大以来,可克达拉市以产业融合发展为核心,与伊犁州开展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的经济协作,推进优势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区域内优化整合,坚持重大项目统一规划、同步建设。”以建市为契机,可克达拉市投资9亿元,建设了连通伊宁市、可克达拉市、霍尔果斯市的惠远大道;全长2527米、主塔高107米的可克达拉大桥横跨伊犁河,是兵团首座双塔混凝土斜拉索大桥,也是兵团迄今最大的单体桥梁。伊犁河南岸的第四师67团、68团、69团和周边的职工群众到可克达拉市的路程大幅缩短,为可克达拉市沿“一河两岸、跨河发展”奠定了基础。
可克达拉市华通公交运输公司总经理萧和秉说:“2019年,可克达拉市开通了连接伊宁市的公交线路,日均发车班次从当年不到40次增加到如今的80次。”
可克达拉市坚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拥有2万多亩薰衣草种植规模的伊帕尔汗香料股份有限公司,是可克达拉市薰衣草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走进宽敞明亮的车间,收割后的薰衣草经过蒸馏设备萃取出精油,应用于多种化妆品。车间现代化的生产线可以连续罐装精油,薰衣草从单纯原料销售走向了精油、纯露、干花等种类丰富的产品。目前,公司薰衣草产品销售额突破亿元,借助互联网,可克达拉薰衣草香飘出了新疆。
新疆创锦农牧业有限公司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自治区和伊犁州肉牛产业链链主企业,公司在产业、资源、技术等方面与伊犁州深度融合,助推伊犁州畜牧业提档升级,带动兵地种植及养殖户1.6万余户,解决就业600余人,成为兵地融合发展的典范。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扎库齐牛录乡农民扎子豪说:“我2019年进入这家公司工作,如今已经当上了公司部门主管,月收入增加到7000元。”
60多年前的冬天,在肖尔布拉克低矮的土坯房里,军垦战士点着煤油灯,用独轮车、大铁锅、柳条簸箕,手拉肩扛,酿出了第一锅伊力特美酒。一代代兵团人不断追逐探索新工艺,小酒坊变成了现代化的伊力特酒文化产业园,酿酒业成为师市工业支柱产业之一。
可克达拉市地处旅游资源富集的伊犁河谷,发力“旅游在伊犁、配套可克达拉”,主城区以酒店建设为主,团场连队依托绿树繁花,聚集起一批民宿、农家乐创业者。目前,可克达拉市已建成民宿137家,在建民宿129家。被誉为“中亚湿岛·交响夏都”的可克达拉,正散发着浓郁的花香酒香,拥抱八方来客。
如今,可克达拉市已形成了以农副产品深加工、白酒、葡萄酒、电力、建材、香料、物流等为主的产业体系。截至2023年底,师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9.68亿元,同比增长7.4%。
“等到千里冰雪消融,等到草原上送来春风,可克达拉改变了模样……”《草原之夜》这首歌的旋律至今未变,昔日的可克达拉早已改变了模样。这是一代代兵团人艰苦奋斗的结果。今天的兵团人,接过了父辈们屯垦戍边的接力棒,以把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为使命,继续在这片土地上抒写新时代兵地融合发展的新篇章。(特约记者 王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