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疆伊宁市,有一个名为“巴彦岱”的地方,它因当代著名作家王蒙的一段特殊经历而格外引人注目。
2013年5月23日,王蒙书屋在伊宁市巴彦岱镇举行落成典礼。王蒙再度回到了他40多年前曾劳动生活过的地方。在揭幕仪式上,王蒙用一口流利的维吾尔语表达出重返第二故乡伊犁的激动之情:“新疆的朋友对我恩重如山,我永远是新疆的王蒙!我和你们永远在一起!”
走进王蒙书屋,书屋主楼一楼展示了“人民艺术家”王蒙在巴彦岱镇6年的珍贵图片和手稿,展现其工作生活经历、创作情景、生活场景和文学创作成就,二楼两个阅览室提供各类图书,是当地村民和游客免费阅读的场所。院内陈列着“会说话”的老物件,讲述王蒙与巴彦岱镇巴彦岱村的特殊渊源、动人故事和深厚情谊。
5月23日,本土作家张惜妍在王蒙书屋分享写作感悟。
王蒙书屋大院里展出的上世纪60年代的拖拉机。
王蒙下放伊犁时所在的巴彦岱人民公社二大队。
巴彦岱村党支部打造王蒙书屋之初,村民纷纷响应,卡力·艾买提老人率先将家里留存多年的坎土曼送到了村委会,还提供了以前王蒙用过的一些旧物件和老照片。王蒙的伊犁岁月,潜移默化成为各族群众奋勇前进的精神力量,改变着村民的精神文化风貌,也在群众心中播撒下文化的种子。
开馆当日,这座占地5亩的王蒙书屋庭院里歌声笑声不断,多年前与王蒙共同生活劳动过的百余位维吾尔族农民赶来迎候,见到亲人,他们立刻上前热烈拥抱,与这位“新疆大哥”共叙旧情。王蒙在这里工作生活期间,与各民族同胞同室而眠、同桌而餐、有酒同歌、有诗同吟,完全融入到当地群众中,不仅积累了大量鲜活的创作素材,也书写了一段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民族团结佳话。
2021年7月,87岁的王蒙为伊宁市党员干部讲党课。
市民在王蒙书屋参观,了解王蒙的经历。
2021年7月,王蒙再次回到巴彦岱,再次探望阔别多年的乡亲们,开展了一堂题为《文化初心与文化使命》的专题讲座。在讲堂上,当王蒙谈起描写关于新疆的作品时感慨地说,各民族之间需要爱、理解和沟通相维系,换句话说,需要一种精神层面的“混凝土”。无论在新疆还是在北京工作生活,他都会以促进民族间互相了解、信任、包容、和睦相处为己任。
2023年,村党支部充分发挥王蒙书屋的影响力和教育作用,申请自治区乡村振兴衔接资金500万元,实施王蒙旧居及周边巷道旅游设施改造提升和王蒙旧居各类配套项目,同时大力推进院屋改造工程,结合周末奉献日等活动美化居住环境,为发展以王蒙书屋为中心的红色旅游衍生产业奠定基础。
“王蒙爷爷14岁就入党了,在巴彦岱的6年里学会了维吾尔语”“王蒙爷爷跟村民们一起抡坎土曼打瓜埂,一起喝茶吃苞谷面馕”……在红色研学活动中,小解说员、巴彦岱镇中心小学学生苏热娅·沙吾提江向前来参加研学活动的小伙伴们介绍道。
王蒙参观伊宁市六星街的手风琴博物馆。
州文化馆、州文化和旅游局驻巴彦岱村工作队和州朗读者学会共同主办“美哉伊犁——阅读经典 走进王蒙书屋”文化活动。
建在家门口的王蒙书屋,不仅是村民的知识“充电站”,更是游客的红色旅游打卡地。近年来,各类团体在王蒙书屋共开展红色研学47场次、“游基地·学党史”186场次,举办“伊犁人的奶茶会”13场次,覆盖党员干部群众2万余人次,接待疆内外游客3.6万人次,成为广大群众游览和阅读分享的打卡地。
为用好“人民艺术家王蒙”这张文化名片,巴彦岱镇以王蒙书屋为核心,整合专项资金5453万元,建设以“一心两轴四区”为构架的文化小镇,为巴彦岱镇乡村产业振兴注入新动能。依托各类精品入户项目、农产品展销厅和电商平台,打造民宿、书吧、餐饮、酒店、夜市等文化娱乐产业项目,采取“支部+合作社+农户+市场”的发展模式,进一步带动辖区村民自主创业。(文/记者 杨静怡 图/记者 王志华 张庆华 李剑 通讯员 史恭敬)
伊宁市巴彦岱镇王蒙书屋的院中,小学生在聆听王蒙在伊犁的民族团结故事。
王蒙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