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立鹏
中欧班列。 赖宇宁 摄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梦,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梦,每一块土地也有每一块土地的梦。
这些梦或赤红热烈,或蓝色深邃,或金黄丰饶,或紫色忧郁,或粉色柔情……
有希望,有欣慰,有欢喜,也有纠结,或阵痛。
但是,有梦的人总是值得鼓励,有梦想的生活值得向往。
在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人流如织的免税店里,在中欧班列轨道线前,在108米的西域明珠观光塔顶部,在中亚风情街灯光旖旎的夜色里……看到被迅速撑起的城市框架,看到生产车间里的忙碌,在电脑前联通世界。
他们都是被梦想鼓舞的人吧!
130多年前,两个年轻的美国大学生毕业后决定环游世界。
他们这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是靠着获赠的两辆新的充气轮胎自行车,从欧洲骑行到亚洲。
1892年6月4日,当艾伦和萨哈利本从纽约出发整整两年后,渡过了当时的界河——霍尔果斯河,进入到中国境内。
多年以后,在柯达胶卷相机的记录中,我们能看到,中国海关官员对他们用脚踏自行车旅行非常惊奇,好奇地上前抚摸自行车,并取下他们头上的深色眼镜戴上看看。
2014年9月26日,霍尔果斯市挂牌成立。10年来,这座丝路新城在岁月的洗礼中绽放出璀璨光芒。
新的开始,新的希望。
今天,33岁的于欢在办公楼忙于农产品的收购,她的父亲于成忠在哈萨克斯坦为即将奠基的200亩海外仓操着心。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霍尔果斯,这个蒙古语意为“驼队经过的地方”,在历史的变迁中,让无数人的梦想在这里生根发芽,而无数人的故事也是这座城市的故事。
一 条铁路
清代光绪七年(1881年),中俄签订了《中俄改定陆路通商章程》,霍尔果斯成为中俄两国之间的正式通商口岸。抗日战争时期,由于海上交通被切断,大量物资由霍尔果斯口岸进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霍尔果斯口岸基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为中苏贸易的西部最大口岸。1983年11月16日,经国务院批准,霍尔果斯口岸正式恢复开放。1992年8月,中哈两国政府同意霍尔果斯口岸向第三国开放。从此,霍尔果斯口岸具有了国际联运地位。
“边境和口岸”“贸易和运输”历来是霍尔果斯发展的关键词。
2010年5月,中央决定设立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总面积73平方公里,呈“一区三园”空间布局。
2014年6月26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同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设立县级霍尔果斯市的批复》。
2014年2月,霍尔果斯铁路口岸正式开放。2016年3月,口岸开通中欧(亚)班列,并很快成为国际物流陆路运输的“黄金通道”。
到今年3月底,经霍尔果斯海关监管的中欧(中亚)班列总量超过3.5万列,通行班列线路总数达80条,可辐射境外18个国家、45个城市和地区。现在,每天通行班列数量保持在20列以上,日均2个小时就要完成一列入境返程中欧班列的换装。
此后,在众多的新闻中,报道最多的就是中欧班列了。
34岁的于荣,现在是霍尔果斯站安全生产指挥中心副主任,2023年刚获得“新征程·新风采”感动乌铁“十大功臣”荣誉称号。
2020年,霍尔果斯站实施了扩能改造,口岸运输吞吐能力进一步提升,随之而来的是更加密集的班列到发量,指挥中心作业压力陡然增大。于荣牵头成立“优化铁路运输组织流程,发挥一关两检联动作用”“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调度集中指挥”等多个课题攻关小组,不断提升精准调度指挥能力,压缩班列停站时间。
既是这座年轻口岸的建设者,也是口岸崛起的见证人。每逢有记者来采访,于荣总是主动承担解说工作。
于荣熟知中欧班列在口岸运输组织的各个环节,又亲眼见证了铁路口岸的发展变化,他的解说受到来自新华社、央视、人民网等媒体记者的高度赞扬。2023年,于荣被霍尔果斯市委宣传部授予年度“优秀新闻发言人”。
看着中欧班列的运送物资由服装、五金、百货,到基建设备、工程设备和汽车,看着车站站区从戈壁荒漠到绿树成荫,于荣工作之余,喜欢站在展示馆,仔细端详一段铁轨、一幅图片,给人们讲解自己亲历的一段时光。
对霍尔果斯市融媒体中心主任晏显成来说,他和霍尔果斯的关系是彼此成就的,这座年轻的城市承载了他的梦想。
仅2021年至2023年,晏显成带领霍尔果斯市融媒体中心这个县级媒体在央级媒体发稿5000余条,其中CCTV-1、CCTV-2、CCTV-4、CCTV-13各栏目发稿438条。
晏显成说:“作为一名年轻的媒体人,在这块充满活力的热土上,我们将深挖霍尔果斯这座新闻富矿,努力做好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
不管是记录,或者宣讲,他们本身就是霍尔果斯历史的一部分。
一脚跨两国。李勇 摄
两爿小店
在伊犁,不知道霍尔果斯“黑店”的人不多。
特别是二三十年前,去霍尔果斯必定会吃一顿“黑店”餐厅的大丸子或者凤爪。
从那时起,我就一直疑惑,好好的餐厅为什么叫“黑店”?这个疑惑直到这次见到赵启章才得以解开。
见到赵启章和李泽宣时,他们正在自家餐厅里忙碌,男人擦桌拖地,女人收拾灶台。
上午,店里顾客少,难得的空闲时间。
赵启章和李泽宣是夫妻,就是那时“黑店”的老板,也是今天“嘿店”的老板,从“黑店”到“嘿店”,他们把32年的时间留在了霍尔果斯。
1987年,两口子带着五个月大的儿子从四川宜宾老家来伊犁投靠亲戚。1992年,在霍尔果斯时,刚好一个老乡转让餐厅,他们就接手经营。由于味道好加上价格实惠,餐厅的生意好得出奇,先前转给他们餐厅的老乡收回了店面。
两口子就在附近又找了家店面。由于他们的原材料好,给的量足,味道正宗,不到1年,这家店生意也非常好了。
“生意那么好,为什么叫‘黑店’?”我问。
赵启章笑了。他说,这是个误会。
他们的店有正规手续,店名叫“泽宣味餐厅”。无奈,那时的店面在路边,周围就是戈壁滩,风很大,招牌挂上不到3天就刮掉了。
“那时候是真忙,连把招牌重新挂上的时间都没有。”赵启章说。
店里生意好,顾客自发到处传播,“霍尔果斯那个没有牌子的‘黑店’味道好!”
就这样,“黑店”的名气不胫而走。
夫妻二人靠着这个店买了房,给孩子也买了房买了车,日子越来越好。
因为原址拆迁,2015年,“黑店”搬到了市区,挂上了规范的牌子,叫“嘿店餐厅”。
日子缓慢流逝,两个当年不远万里来到伊犁谋生的年轻人,如今已经走到生命中最幸福的时候。两个孩子,一个在海南,一个在乌鲁木齐工作,两口子每年都会抽时间去旅游。
同样,霍尔果斯市百艺轩画廊的老板李红河也在霍尔果斯市实现了人生的逆袭。
1988年,20多岁的他从河南周口来到新疆打工。1993年5月,得知和他一个县的老乡在霍尔果斯做生意,便也来到口岸,“有生以来第一次看到成捆的现金堆在床底下,惊呆了!”李红河说。从那时起,他卖过冰棍、卖过菜、放过录像、摆过台球案子。1997年,他在国门附近有了自己的摊位,给游客照相和售卖旅游纪念品。
一个从农村出来的人成了商人,李红河觉得自己走上了另一条道路。如今,生意越做越好的他在霍尔果斯买了住宅和门面房,开了一家劳保用品店和一个字画收藏、装裱店。200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他成了“两新”组织的党支部书记。他还重拾爱好,写书法、写诗歌、拍照片,是霍尔果斯市书法家协会的法人及美术家协会的秘书长,在霍尔果斯市开展过多次个人收藏的书法、美术作品展览。
这些年,李红河积极投身公益事业,他被评为伊犁州第四届道德模范、伊犁州和霍尔果斯市优秀共产党员,还是霍尔果斯市第二届党代表、人民法院陪审员。“在霍尔果斯生活了30年,霍尔果斯就是我的第二故乡。”李红河说。
“来了就是深圳人。”深圳的城市形象宣传里说。霍尔果斯何尝不是呢!每一个从故乡来到这里的人们,因这块土地而改变生活,在起起伏伏的经历中,慢慢地,这里也成了故乡。
三 个女人
于欢33岁,担任霍尔果斯金亿国际贸易(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一职。
和她的聊天是从其父亲于成忠开始的。
1988年,于成忠来到伊犁,打土块、卖冰棒、挖地窖,什么活都干过。“父亲的身上有着那一代创业者共有的脾性,能吃苦,胆大心细。我们欣赏他们如今的成就时,更应该尊重他们的过往。”于欢说。于成忠依托霍尔果斯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于2013年建立新址和业务场地——海关监管库。2021年,他将文化旅游、跨境电商融入金亿集团;2022年,建立金亿国际农产品智慧物流园。作为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金亿集团先后荣获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自治区“示范物流园”、自治区“千企帮千村”先进单位、“伊犁州优秀企业”。于成忠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自治区“开发建设新疆奖状”等荣誉称号。作为扎根霍尔果斯13年的金亿集团,从单一的农产品出口贸易,逐步发展成为以绿色产品种植基地、收购运输、初深加工、仓储物流、进出口贸易为主,文化旅游、地产开发、特色果品经营兼具。公司在全国建立了16万亩的出口果蔬生产合作基地,其中一半在伊犁州。将伊犁河谷的苹果、新梅、油桃、葡萄、树上干杏等销往国外,有力地拉动了外向型农业发展。2023年公司出口贸易额达15亿美元。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出生在伊宁市的于欢至今还记得,自己三四岁时跟妈妈推着拉拉车去卖菜,很多年,她的假期都在菜铺子里度过。
2011年,父亲公司的海关监管仓在霍尔果斯开建时,于欢上大学,读的是新疆农业大学国际贸易专业。毕业后到父亲公司上班,从文员做起,“父亲对我要求非常严格,从来不主动表扬我。”于欢说,但她非常理解,在父亲眼里,所有的成功都不会是简简单单就能取得的。于欢没有辜负家人的期望,以自己的专业能力赢得了父亲的信任。
如今,已经是金亿集团副总经理的她,一年有大半时间都要去各地学习、考察、谈生意。“我们在哈萨克斯坦设立的海外仓马上要奠基了,有很多事等着我们去做。”于欢虽然很忙,但也很享受这样的生活状态。
胡春媚早期在意大利首都罗马做化妆品生意。2016年“代购”兴起,她跟随罗马华侨到霍尔果斯考察。这个11岁就到罗马上学的温州女人,其父母有连锁商业,本来希望她能留在身边,但霍尔果斯好像有神奇的魔力把她吸引过来。2017年,她在合作中心投资建设的欧洲免税城正式开业,主要经营化妆品、珠宝、服装等进口商品。
哥哥和嫂子也加入了进来,温州商人的抱团发展让他们很快在霍尔果斯扎下了根。
由于意大利还有生意,她经常往返于意大利和霍尔果斯之间。她在意大利出生的孩子,现在伊宁市上学,成绩非常好,还结交了不少各民族的好朋友。
随着跨境旅游资源的日益丰富,胡春媚经营的欧洲免税城游客络绎不绝,她把从意大利、法国、西班牙等国家选购的货物运至霍尔果斯,成为合作中心的“招牌”免税店。胡春媚说:“合作中心旅游购物消费势头强劲,我们准备做一个海外仓,把中国商品通过跨境电商销往国外市场。”
一边是生意,一边是生活。这些待在霍尔果斯的人们努力地平衡,也在认真地选择。
浙江姑娘方域晨在白俄罗斯留学6年,学的是俄语专业。由于父母常年做外贸生意,早年在东北跟中亚国家客商就有业务来往。看到霍尔果斯外贸发展的新闻后就毅然前来,“浙江人就是这样,看到机会就不会犹豫。”方域晨笑着说,父母是第一批入驻合作中心的商户。方域晨2015年毕业后回到霍尔果斯,进入合作中心中科国际商贸城工作,现在是总经理助理。她见证了合作中心的发展。她说:“来自中国的日用品、服装鞋帽受到国外客商的喜爱,而中亚各国的特色小商品也被中国游客青睐。”中科商贸城从最初入驻时只有600多家商户的商贸城,发展成为涵盖商业、酒店、餐饮以及办公的大型商业综合体,吸引了近1300家商户入驻。消费群体也从只有合作区周边城市的顾客,到现在中亚五国甚至来自俄罗斯、阿富汗等国家的顾客。该商贸城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同年正式开业,见证了“一带一路”从蓝图变实景的巨大变化。
方域晨说:“在这样一个政策叠加、机遇催生的时代,这里的每一个人都在霍尔果斯的商业氛围中学习、历练、成长。”
四方来客
霍尔果斯是一个热情洋溢、美丽开放的城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近年来,霍尔果斯市高起点、高标准、高品质推进城市建设,在培育特色、打造亮点、吸引人气方面加大投入,城市骨架不断延伸,城市空间不断拓展,城市品质不断提升。这样一块热土自然吸引无数寻梦者接踵而来。
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加依达尔·阿勒玛斯是霍尔果斯2018年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我喜欢这里国际化的氛围,喜欢这里人们投入做事的热情。”由于国际贸易和俄语特长,刚入职的加依达尔·阿勒玛斯就参与了一次大型国际金融论坛的筹备,那是他第一次认真地介入一件自己觉得很有意义的事。
和众多的外来淘梦者不同,霍尔果斯市政协副主席、国际贸易商会会长马福明是本地人,开过20多年餐厅。他说:“是霍尔果斯这块土地成就了我,我对它充满感情。”如今,有着进出口贸易、运输和货运代理等业务的他将更多精力投入到为企业和企业家提供“信息差”,创造商业机会。他和霍尔果斯国际贸易商会的同事一起去哈萨克斯坦、迪拜、伊朗等国,接触各国商会。近期,一个在伊斯坦布尔的牛肉面连锁店就要在霍尔果斯开业。2022年从西安外事学院广播与电视编导专业毕业的儿子也和他一起投入商业贸易中。
2023年11月10日,中哈两国互免签证协定正式落地生效,促进了两国人员和经贸往来,进出合作中心的客流激增。位于合作中心哈方区域的金雕中央广场主要销售特色食品、服装鞋帽、化妆品等,其负责人季钢说:“客流旺带动了销售旺,销售旺则必然拉动物流旺、生产旺。”这个“疆二代”2000年回到江苏南通老家,做生意,搞建筑。2015年,在公司安排下回到霍尔果斯,主要做合作中心哈方区域的商业体建设和运营。
霍尔果斯就像一个通达世界的财富风口,到这里的人不仅在捕捉各种商机,更在捕捉文化上的交往交流交融。季钢相信,风从东方来,开放前沿和巨大商机定会让霍尔果斯成为一个财富窗口。
采访孙梅时,她正忙着给客户配货。听说我想了解她和霍尔果斯的故事后,她说:“那能写一本书。”
1987年,孙梅从老家安徽阜阳来到乌鲁木齐的亲戚家,卖菜、卖水果,当餐厅服务员。1995年,20岁的她听朋友说,霍尔果斯“钱好赚”,就揣着1300元去批发市场采购了一批单价八九元钱的小物件,买了一张50元钱的班车票,扛着包来了。“在青年桥头那一块,我扯一根绳子挂上东西就开始卖货。”没想到,生意特别好。“我的一批黄胶鞋可以卖到进价的两三倍,不到3天就卖空了。”
不到3个月,等年底要回老家时,她已经挣了8000多元钱的现金,还压了一批货。
从此,她留在了霍尔果斯。
卖服装,开灯具店,做进出口食品,合伙开酒店……生意越做越大,老家的亲人也有很多被她带到了霍尔果斯。
同样忙碌的还有渊美。
今年是中国“哈萨克斯坦旅游年”。据霍尔果斯出入境边防检查站统计,今年一季度霍尔果斯口岸出入境人员达到22万人次,同比增长211%。
对于新丝路国际旅行社伊犁州及中亚业务负责人渊美来说,是机会,也是挑战。
她有着10年的旅游从业经历,制定旅游产品计划,安排对接,每天回复30多个自驾群的各种问题。
“我们在阿拉木图成立了子公司,对各条线路上的衣食住行都做了精细化研究。今年应该会有更好的收获。”渊美说。
另一个热门的行当就是汽车出口。
作为全国重要的汽车出口陆路口岸,霍尔果斯口岸汽车整车出口呈现“井喷式”增长态势。据霍尔果斯海关统计,2023年霍尔果斯口岸出口商品车30.4万辆,同比增长307.5%。今年以来,商品车出品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据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口岸管理局数据显示,截至4月12日,霍尔果斯公路口岸出口商品车已超37000辆(含笼车运输)。
年建宁是霍尔果斯亚欧国际供应链有限公司海外业务的负责人,59岁。从部队转业后,他30多年深耕物流行业,在山东、广东各地做职业经理人。来霍尔果斯,对他来说是“四海为家”的职业生涯里的一次远行,也是新生内容的一次学习。他说:“我相信霍尔果斯会为我的职业生涯增添更多光彩。”
霍尔果斯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唐玉昌如今住在楼房里,周末给离家不远的20多个学生传授书法写作,日子优哉游哉。谁能想到,出生在甘肃农村的他1986年来伊犁时,下煤窑、扛大包,是体力劳动者。1992年在霍尔果斯打零工、装货、做小买卖、当库管,各种生活的苦都吃过。儿子当兵回来后和别人合伙开了公司,他就不再干体力活,重拾小时候的写字爱好。
唐玉昌说:“时间退回20年,我打死也不会想到自己有一天可以成为书法家。是伟大的时代,是霍尔果斯的发展,让我实现了人生的跨越!”
不是结语
入夜,站在观光塔的顶部,能看到霍尔果斯如水的夜色。它有和许多城市一样的车水马龙、霓虹闪烁,更有无数在小城的夜色里奔忙或者享受的人。
夜市逐渐热闹了起来,在友谊路卡拉苏河商业街上,赏夜景、享美食、逛集市成为许多人首选的休闲模式。一字排开的摊位和闪烁的灯光交相辉映,眼花缭乱的美食让人味蕾大开,三五成群的中外游客络绎不绝,不时出现的“洋面孔”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冯瑶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是在中国社科院研究院公共管理专业毕业,研究方向是地方志,目前是霍尔果斯市档案馆馆长、史志办主任。
“霍尔果斯的变化就在我耳闻目睹的记忆里,在我参与了《霍尔果斯市志》编纂工作后更加强烈。”冯瑶从2017年开始为《霍尔果斯市志》的编写开展相关工作,资料收集、约请专家、口述,这些工作的过程也让她更加立体地感受到这个城市的变迁。
如今,市志已经出版,她经常翻阅,将其中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不管是媒体上几乎每天可见的各种数据,还是合作中心里人头攒动的“买买买”,或者汽车出口的地方无数“摆渡人”乐此不疲地往返,抑或国际客运中心的熙熙攘攘,还有中国文化馆和国门文化展示馆里缓步思考的人们……一片古老的土地热浪滚滚,人们以青春和汗水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也绘制着这座城市未来不可估量的宏伟蓝图,这些梦想如同繁星点点,汇聚成这片天空下最璀璨的银河。
它们是每个人的梦,是霍尔果斯这座城市的梦,更是中国梦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