搁以前,“法官”这个字眼离伊宁县愉群翁回族乡托乎其于孜村的老百姓来说,有点遥远。碰到了事儿,该怎么利用法律来解决,也是一头雾水。
但今年不一样了,家门口有了一个“法官工作站”,“有问题,找法官”成了托乎其于孜村老百姓常说的话。
成立至今 当场化解56起纠纷
7月14日这天,对于托乎其于孜村村民阿斯艳木来说,是一个值得高兴的日子。这不,他刚刚在村委会的法官工作站解决了一个大难题。
3个月前,阿斯艳木在伊宁市市民艾某承包的地里干活,约定好了120元一天,当天干完,当天结算。但是,活干了钱却拿不到。2600块钱的劳务费,一拖就是好几个月。
该怎么讨回这笔钱?阿斯艳木决定去法官工作站试一试。
来到位于村委会的法官工作站,他向伊犁州法院驻托乎其于孜村“访惠聚”工作队法官工作站调解员叶尓夏提·库尼达吾看说明了来意。
叶尔夏提当场向艾某打去电话:“你好,我是伊犁州法院驻托乎其于孜村工作队法官工作站的调解员……”
很快,阿斯艳木的手机响起提示音,打开来看,正是艾某通过微信发来的一笔2600元转账。困扰了他3个月的难题,一会儿工夫就解决了。
伊犁州法院驻托乎其于孜村“访惠聚”工作队法官工作站站长陈明坤告诉记者,从今年4月底工作站成立至今,已经成功化解了56起矛盾纠纷。
“我们不仅化解本村村民之间的矛盾,也解决和本村相关的矛盾纠纷。”陈明坤说,全部都是当场解决问题。
普法懂法 全力打造“三无村”
什么是“三无村”?即“无诉讼、无法律白条、无普法盲区”。今年4月24日,州法院在托乎其于孜村启动“三无村”创建活动,确定以州法院和伊宁县法院驻村工作队所在的托乎其于孜村等5个村为重点,设立“法官工作站”,力争年内实现“三无村”目标,为乡村振兴提供司法支撑。
“‘三无村’的打造也是乡村自治、法治、德治建设的需要。”陈明坤说。
如何实现法治?首先,要实现“无普法盲区”,让村民们知法懂法,碰到问题,用法律武器保障自身权益,达成合理诉求。
因此,法官工作站成立后,托乎其于孜村的一项工作重点便是积极开展普法活动。“我们把《民法典》涉及婚姻、家庭、土地承包、民间借贷的有关法条写在醒目位置,进行宣传。同时,依托后盾单位给每家每户发了一本《民法典》。”陈明坤说。
村子里有法官工作站,家家户户有学法懂法的明白人。这是托乎其于孜村要实现的普法目标。
“家家户户有个明白人,就知道不能做违法乱纪的事儿了。”
当下的托乎其于孜村,正在全力打造‘三无村’,目前基本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纠纷不成讼”。
“按照州法院党组提出的要求,今年5个重点村实现‘三无村’目标后,明年要通过这5个村带动5个乡镇实现‘三无村’目标,后年要形成打造‘三无村’的经验性做法,在全县推广。”陈明坤说。
家门口就有“法官工作站”。有问题,找法官。托乎其于孜村把“法”字写在了广阔的田野上。
记者 李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