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拿我们协会举例:协会共有71家企业会员单位,伊犁州约有300多个服装行业实体,其中六成以上都是民间投资。可以说,我们服装服饰行业从发展伊始就是先有民间投资集聚的效应,然后才形成了产业规模。”伊犁州人大代表,服装服饰行业协会会长、伊宁市坤漠服装有限公司董事长包晓英说。
包晓英说,2024年,伊犁州纺织服装产业在完善产业链的构架上已逐步形成服装产业的上游,包括纺纱、织布产业链的向上延伸和科技创新,带动和促进了上下游体量的增加,产品品质不断提高。在今年的伊犁州两会上,她的议案就涉及纺织服装产业如何向下游拓展。“比如我们很多缝纫店、就业工厂、纺织服装企业,每天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很多以吨计的边角料。这些固体废弃物如何实现综合利用,让大家都能向环保型企业发展,这是一个新课题。”包晓英说,她在议案和建议中提及,纺织服装产业发达地区就有很好的解决范本。“我们的目标就是,通过招商引资,或激活当地民间资本,或鼓励现有企业,积极学习好的经验,将固体废弃物回收再利用。”包晓英说。
随着伊犁州旅游业近两年井喷式发展,大量的民间投资也进一步向旅游从业者、服务行业辐射。
伊宁市民刘玉龙(化名)从旅游包车行业中看到了商机,毅然从收入较好的体制内单位“跃入”了旅游产业这一“红海”市场。“我从单位辞职的时候,亲人、朋友都不是很理解!”让大家匪夷所思的是,刘玉龙先是卖了自己的一辆私家车,并通过贷款置换了两辆MPV(多用途汽车),加入了合伙人的旅游包车公司。
霍城县芦草沟镇四宫村随着薰衣草产业的发展,带动民宿经济蓬勃兴起。(资料图)
“大家都觉得我在‘玩火’。”刘玉龙笑着说,但通过两年的努力,他和他的公司都获益匪浅。“目前我们这个行业,也确实‘卷’得厉害。大家不但要拼实力、拼服务,还要拼定制游、高端线路等更有内涵的服务内容。”刘玉龙说,“俗话说‘大河有水小河满’,只有业内的人清楚我们的旅游产业有多好,我相信2025年还会更好!”2024年,有众多游客通过刘玉龙的包车公司前往伊犁河谷的各大景区、景点,将伊犁美景尽收眼底。正是因为有了良好的产业“底色”,伊犁州直各县市的民宿才能遍地开花,成为民间投资的另一块“高地”。
霍城县芦草沟镇四宫村自2010年发展薰衣草产业以来,先后荣获“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等荣誉称号。在这样一个小村子,就聚集了56家各色民宿,民间投资人以花海为“媒”,成就了特色十足的民宿经济。
王凯鹏是土生土长的四宫村人,早年间他跟随父母常年在外做生意。随着伊犁旅游业快速发展,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游客逐年递增,2019年,王凯鹏回到村里经营起了民宿。“我回到村里的时候,发现全村大张旗鼓地开始搞旅游了。我与家人商量,把老院子改造出来接待游客,这就有了现在这家民宿。我们的民宿大床房、标间、家庭房一应俱全,游客反馈也很好。”
2024年11月28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关于批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民宿管理与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决定,并于2025年2月1日起实施。霍城边树民宿经营者田群芝告诉记者,有了政府的推动,今后他们在伊犁发展民宿更有信心了。这个《条例》的颁布,也将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进入伊犁,助力民宿产业大步向前。(记者 何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