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州推进慢病一体化门诊建设
优化基层健康管理服务
近年来,伊犁州持续推进慢病一体化门诊建设,将国家免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与基本医疗、中医适宜技术等深度融合,探索打造筛、管、防、治、养紧密结合的基层慢病服务闭环管理模式,实现了基层单位诊疗服务、尤其是门诊服务量明显增长,慢病患者的规范管理率显著提升,群众医疗服务满意度不断提高。
伊宁县墩麻扎镇卫生院以科技赋能助力医防融合深度发展,创新引入“AI+慢病一体化门诊”先进服务模式,切实将慢病防控工作从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为慢病患者提供更加智能化、个性化、精准化的健康管理服务。
墩麻扎镇阿孜尕勒买里村村民玉买尔江·艾沙患高血压已有5年,这两天他有些不舒服,一大早便来到镇卫生院就诊。在医务人员的引导下,他使用健康一体机测量了身高、体重、血压、心率。几分钟后,一系列的检测结束。健康一体机与AI+慢病一体化智慧平台数据互通,慢病门诊医生登录该平台就能查阅玉买尔江的检测结果,再询问病症,为他开具了处方。
原本耗时的一系列检查,现在仅需十几分钟便能完成,这让玉买尔江感到惊喜。
患者在伊宁县墩麻扎镇卫生院使用健康一体机测量血压。 赵晓芳 摄
2024年7月,墩麻扎镇卫生院引入AI+慢病管理系统,利用AI技术解决慢病管理中遇到的难题,从诊前、诊中、诊后、居家等多个阶段通过使用智能辅诊、智能语音外呼等工具,建设了“AI+健康一体化门诊”。
墩麻扎镇卫生院信息科科长依里都斯·塔力甫介绍:“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首先通过机器(健康一体机)测量血压,血压数据直接同步到慢病一体化管理分析平台,坐诊医生通过数据可以快速为患者诊断。对于不方便来卫生院就诊的患者,我们可以远程提供帮助。慢病一体化管理分析平台帮助医生在诊前为慢病患者进行健康筛查、诊中提供个性化健康指导、诊后实施细致的健康随访,实现了对慢病患者的全方位服务管理。”
居民付保平患高血压多年,总忘记吃药,导致病情越来越严重。2024年,他被纳入墩麻扎镇卫生院AI+慢病管理系统进行监管、治疗后,平台的“智能医生”会定时向他发短信、打电话,提醒他遵循医嘱、按时服药。付保平高兴地说,卫生院的医生经常随访,加上“智能医生”的提醒,帮助他有效控制了病情。
墩麻扎镇卫生院为患者量身打造预防、监测、诊断、治疗全链条服务,确保慢病管理的连续性和有效性。通过平台,医院与家庭得以紧密联结,共同构建起智能化的居民健康管理模式。
墩麻扎镇卫生院党支部书记王红梅说:“墩麻扎镇卫生院实行慢病一体化门诊后,慢病患者来就诊流程更加顺畅,患者的体验感较好。在实行‘智能外呼’之前,高血压、糖尿病的控制率在56%;实行‘智能外呼’以后,控制率达到了95%。由于慢病的控制率较好,老百姓住院率同比下降了20%。”
在慢病一体化门诊建设进程中,新源县阿勒玛勒镇积极整合多学科资源,致力于为慢病患者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在阿勒玛勒镇卫生院,患者不仅能一次性完成多项检查,还能收获专属的个性化综合治疗方案。
农民贾献山由于年事渐高,出现了骨质疏松的状况。以往做骨密度检测,他得奔波20多公里前往县城。现在,他在“家门口”就能便捷地进行人体微量元素、钙元素检测等多项检查。
2024年,阿勒玛勒镇卫生院新增了现代化手术室,具备了开展一级手术的能力,让众多患者能就近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同时,口腔科也于今年1月中旬正式投入运营,每周四、周五为周边群众提供专业、便捷的口腔诊疗服务。另外,该院大力扩充用药储备,丰富的药品种类能够更加精准应对各类慢病患者的治疗需求。
阿勒玛勒镇卫生院公共卫生科干事阿娅拉·阿依亨说,“通过整合资源,医生能够更全面地掌握患者的病情,提供更精准的治疗,患者的满意度也大大提高。”
推进慢病一体化门诊建设,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举措。2023年,新源县作为自治区试点单位,在基层医疗机构中开展两慢病一体化门诊规范化建设工作,并逐步扩大推进。截至去年底,伊犁州11个县市已建成慢病一体化门诊48个。这些门诊不仅为患者提供了便捷、专业的诊疗服务,还通过资源整合,实现了慢病的综合管理和长期照护。
从诊断的精准性到治疗手段的多元化,基层医疗机构的整体医疗水平得到了质的飞跃,真正成为了群众健康的守护者,让健康福祉惠及每个人。
伊犁州卫健委基层卫生健康处处长杨志刚表示:“今年,我们将借助全州强化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时机,通过优化县域医疗资源、促进优质资源下沉、优化规范一体化门诊服务流程、强化信息化建设和技术运用、加强医防团队协作等措施,全面推进伊犁州慢病一体化门诊建设,年内争取再建20个高标准一体化门诊;进一步加强常见慢病患者的全周期健康管理,不断提升基层卫生健康服务质量和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切实提高群众健康水平。”(记者 赵晓芳 通讯员 彭柯欣 叶力扎提 曹小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