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新闻网 >社会法治
【干字当头开新局】“专业社工+志愿服务”激发社区治理活力
来源:伊犁新闻网     点击:
字体:
分享到:
编辑:古利旦·马合沙提       2025-05-15

霍尔果斯市亚欧东路街道丝路社区积极探索“专业社工+志愿服务”创新融合模式,将“居民所需”与“志愿所向”无缝对接,推动社区治理与志愿服务协同共进,为社区发展注入新活力。

金运小区居民阿山·居马吾加今年70岁,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等多种慢性疾病,行动不便。志愿者孔德斯每周都上门为他测量血压、血糖,进行心肺健康检查,叮嘱饮食起居等方面的注意事项。丝路社区通过“党支部+网格党小组+社区工作者+党员中心户”联动机制,将在职党员按居住分布编入5个网格。

“老兵志愿服务队”队员热西提·吾斯曼走访时发现小区存在电动车入户充电、楼梯间堆放杂物等安全隐患,立即协调解决。

丝路社区将志愿服务嵌入社区治理的各个环节,让志愿者成为“有事好商量”的活跃力量。大到社区发展规划、环境整治,小到邻里纠纷、生活琐事,先后解决了小区电力设施老化、天然气未接通、充电桩不足、健身器材短缺等诸多问题。在“专业社工”的示范引领下,“东路理响家”“红石榴”等23支志愿服务队伍相继成立。

每个月,志愿者都会身着红马甲,手持扫帚、塑料袋、垃圾夹等工具,清理辖区公共场所、卫生死角的垃圾。志愿者李蓉说:“我们要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把‘为人民服务’体现在实际行动上。”

丝路社区以满足群众需求为目标,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点)、志愿服务站等阵地,将专业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深度融合,整合社区工作者、网格员、“伊家人”成员单位、社会组织等多方力量,依托“智慧社区”发布“征集令”,吸纳党员干部、退役军人、新就业群体、居民代表、“五老”人员等加入“丝路先锋”志愿服务队伍,协同推进普惠便民、儿童友好、社区治理等领域服务工作,延伸至社区每一个角落。

以“积分制”激发活力,解锁基层治理全新格局。丝路社区将基层社会治理与积分兑换紧密融合,积极搭建志愿服务积分管理平台,全面推行积分奖励模式。成立帮帮、科创、涂颜、暖丝路、剪纸、漆扇、面部彩绘等社团,结合智慧社区“丝路在线”积分激励机制,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和志愿活动,充分调动居民的参与积极性。

在霍河佳苑小区,总能看到志愿者杨玉明忙碌的身影,无论是文明创建活动、社区环境美化、移风易俗宣传,还是爱国卫生运动,他都全身心投入。凭借一年的热忱付出,他累计获得34179积分,在社区志愿服务积分榜上一骑绝尘,这份亮眼的成绩也让他兑换了一台电视机以及米、面、油等生活物资。

今年以来,该社区已组织8场积分兑换活动,累计兑换积分131万余分,奖品价值1.4万余元,5000余人参与各类志愿服务活动,营造了常态化志愿服务氛围,引领社会文明新风尚。

以服务品牌为发力点,全方位提升志愿服务水平。依托“丝路先锋”志愿服务品牌,丝路社区精准对接不同群体的多样化需求,全面整合志愿服务资源,培养20名全科社工,构建“线上+线下”双轨服务模式。根据群众需求,为辖区高龄、困难人群提供帮办、代办、上门办等贴心服务,把“办事窗口”搬到群众家中。

考虑到辖区流动人口多、双职工家庭多的实际情况,为满足青少年寒暑假期间的托管需求,丝路社区征集10个志愿服务岗位,招募39名志愿者,采用“社区工作人员+返乡大学生志愿者”的模式,开设冬令营、夏令营、“石榴籽”小课堂,累计授课280课时。

丝路社区致力推进“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融合发展模式,推动组织体系向基层末梢延伸,治理力量向基层末梢下沉,打通为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为社区居民创造了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通讯员 董智杰 袁昕月 周露

mmexport173157198164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