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新闻网 >社会法治
【高质量发展看伊犁】让残疾人共享美好生活——伊犁州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纪实
来源:伊犁新闻网     点击:
字体:
分享到:
编辑:王杨       2025-05-21

让残疾人共享美好生活

——伊犁州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纪实

残疾人事业是充满爱的事业。近年来,在自治州党委、政府坚强领导和各部门单位大力支持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帮助下,伊犁州残疾人康复服务提质扩面、就业创业成效显著、无障碍环境持续优化,温暖的阳光洒在每一位残疾人身上。

循着时间的轨迹回望:“十四五”以来,全州累计完成1664名残疾儿童康复救助与服务,为5.02万名残疾人提供“助视助听助行”等基本康复服务,为9640名残疾人提供辅具适配服务,累计转介安置12365名残疾人就业再就业(其中新增就业5552名),累计为5589名残疾人提供托养和日间照料服务,实施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6010户……

在这片热土上,关爱残疾人、扶残助残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生活在这里的残疾人,得到了实实在在的保障,真真切切感受到“平等、参与、共享”的阳光。

“阳光之家”:照亮智力残疾人生活

5月14日上午,在伊宁市“阳光之家”残疾人日间照料站,几位智力残疾人正围坐在长条桌旁,享受着属于他们的快乐时光。

2023年8月,“阳光之家”残疾人日间照料站从伊宁市解放路街道飞机场路社区搬迁至月亮湾御景物业服务中心后,条件大为改善。这里不仅设有舒适的休息间、安静的学习场所和充满欢声笑语的娱乐场所,还配备了独立的厨房、康复室。在“阳光之家”,他们可以学做手工、学习认字写字、听故事、学习基本生活技能。

古丽扎尔·艾沙是飞机场路社区的残联干事,也是“阳光之家”的负责人,她告诉记者:“‘阳光之家’目前共有15名残疾人,我们主要为他们提供免费的日间照护服务,并开展手工制作、书写、康复训练等活动。”

就业帮扶:为残疾人“插上翅膀”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而促进残疾人就业是帮助残疾人融入社会、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

解放路街道共有残疾人601名,街道不仅常态通过微信群、奶茶会、入户走访等活动,线上线下多渠道宣传惠残政策,每个月还通过联合劳动保障所开展就业招聘会与辖区企业精准对接适配岗位。

“今年以来,街道通过各种方式,帮助100余名残疾人实现就业。未来我们也将深化多方联动,让残疾人就业有支撑、生活有保障。”解放路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刘小青说。

5月15日,伊犁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与特克斯县政府联合主办的“职等你来”残疾人就业帮扶专场招聘会,吸引200余名残疾人求职者参与,并实现51人达成初步就业意向,78人完成求职登记。

在首朴野奢营地展位前,特克斯县呼吉尔特蒙古族乡团结新村村民合然·努尔居玛正认真了解岗位要求:“像我们这样的残疾人找工作很难,但今天在招聘会上看到许多适合我的岗位。”

为实现岗位与求职者精准匹配,招聘会筹备期间,特克斯县残联联合乡镇深入摸排残疾人就业需求,建立详细的“需求清单”。县文旅局、住建局等部门组织企业,根据需求开发出保洁、客房服务、手工制作等适配岗位。

此次招聘会上,首朴野奢营地推出了不少适合残疾人的工作岗位。“工作中,残疾人也有他们的优势,比如他们做事比较认真,也很有耐心。这次招聘会,公司就提供了前台、勤杂工适合残疾人的岗位,希望能够为残疾人提供一个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同时也为社会尽一份责任。”首朴野奢营地市场部经理张思炜说。

21岁的阿合娜尔·吐热生哈孜因先天因素,左手左脚行动不便,就业生活受阻。今年,在新源县残疾人联合会的帮助下,她在新源县至善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找到了合适的岗位。如今,她与同事共同策划、制作简报,用智慧创造价值。

新源县残联始终将帮助残疾人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作为核心工作目标,喜憨儿洗车助残项目就是新源县残联探索残疾人就业帮扶的重要举措。

“不少轻度残疾人有一定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但缺少就业机会。今年,我们通过整合资源,对接社会力量,打造喜憨儿洗车助残项目,建成后将至少吸纳残疾人7名。同时,配备专业人员进行培训指导,帮助残疾人掌握洗车技能,实现从‘靠人养’到‘靠己立’的转变。”新源县残疾人联合会党组成员闫国臣说。

无障碍改造:小改动托起“大民生”

为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惠民工程。2025年,自治州党委、政府将残疾人无障碍改造项目列入“十件民生实事”,为830户困难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

霍城县惠远镇新城村村民魏惠英就是受益者之一。近日,县残联在她的家中安装了升降桌、卫生间扶手、沐浴板凳、上下床扶手等,让肢体残疾的魏惠英生活方便了许多。

“以前我上下床都特别费劲。现在好了,家里进行了无障碍改造,生活起居方便多了。感谢党和政府!感谢残联的帮助!”魏惠英说。

为保障改造工作精准有效,霍城县残联工作人员积极开展入户评估,了解残疾人家庭实际困难和需求,制定个性化改造方案。重点改造卫生间和厨房,通过安装扶手、语音抽油烟机、全自动升降桌、可遥控操作的晾衣架等措施,实现“一户一策”改造。

“家庭无障碍改造是一项惠民生、暖民心的工程,我们将持续推进此项工作,加大对残疾人的关爱帮扶力度,不断完善残疾人服务体系,让残疾人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在追求美好生活道路上一个都不掉队,共同谱写幸福生活的新篇章。”霍城县残联三级主任科员田兴强说。

民生实事落地,温暖直抵人心

居住在伊宁市民生小区的马贵兰今年68岁,两个女儿均为残疾人,其中大女儿为言语二级残疾,小女儿为智力二级残疾。

“想擦玻璃,只能让妹妹来帮忙,可她现在年龄也大了,擦玻璃的活也干不动了。现在好了,每个月志愿者都会上门来帮我们洗衣服、打扫卫生、送餐,让我们特别暖心。”马贵兰说。

帮助解决残疾人最关心的民生问题,是残疾人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伊宁市残联在积极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审核发放工作的同时,于2024年开始,先后为100余名残疾人提供日间照料服务,为全市上百户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实施了家庭无障碍改造,为近200名0至6岁脑瘫、智力残疾儿童开展康复训练,为2000余名重度残疾人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200多名残疾人配发辅助器具。

“今年以来,我们已举办3场残疾人专场招聘会,现场签订就业协议47人。下一步,我们将帮助更多的农村残疾人就近就地就业,鼓励农业合作社和涉农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吸纳、扶持残疾人就业,一如既往地做好残疾群众的服务工作,让残疾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伊宁市残联党组成员、副理事长赵江杰说。(记者 卢钟 来迪娜 通讯员 张瑞 克拉然 克阿吾沙)

mmexport173156579249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