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新闻网 >伊犁新闻
武大学子陈建兵:赴伊5年,感受到“人民”两个字的厚重
来源:伊犁新闻网     点击:
字体:
分享到:
编辑:姜燕 耿建新 张东       2024-05-11

现在是3月中旬。陈建兵看着记者算了算:“差不多到伊犁快满5年了。”这5年的收获是什么?符合自己当初一腔热情奔赴边疆的期许吗?

陈建兵笑着说:“这5年我见证了自己意志品质不断得到磨砺。家国情怀说起来容易,落到实处千斤重。我真切体会到了‘人民’两个字的厚重。从这个层面来说,我对这5年很满足,伊犁符合我最初来的预设。”

“选择无所谓对错,人才的价值恰在于流动”

时间追溯到2019年春末夏初。其时,正在武汉大学社会学院就读的陈建兵即将研究生毕业。因为已经接到南方报业、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等多个单位的录用通知,陈建兵可以从容面对余下的校园时光。就在这时,他在网上浏览到一则伊犁州引进人才的招聘公告。伊犁,多么遥远的地方。而远方常令热血青年心生向往。于是,他又投出了一份简历。

很快,他收到了来自伊犁的面试通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嘛。从没去过伊犁,就想去看看。”陈建兵说。不曾想,这一去就改变了命运轨迹。

面试成功,他与伊犁州党委党校签下三方协议,毕业后,即踏上西行的路程,开启边疆生活。

陈建兵(第二排居中)协助北京师范大学和伊犁师范大学联合开展第三次新疆综合科学考察。采访者供图

记者问他:“为什么会拒绝其他单位的录用,选择伊犁?”

他想了想,说:“也许跟自己天生不安分的性格有关。我在学生时代就去青海、西藏骑行,骑行了1个月。另外,也跟母校情结有关。武大的家国情怀、一直以来接受的教育、身边的人都会影响你做出一些选择。”

此外,在他看来,选择无所谓对错,人才的价值恰在于流动。他在伊犁工作近5年时间,在伊犁州党委党校当过老师,参与过州党委办公厅的工作,在伊宁县驻过村,积极向后来的引进人才们分享工作经验、在伊心得,为他们在这里工作树立信心。如今,他在新源县则克台镇担任党委委员、副镇长。

他不迷信一个人对于一份工作或者一地的价值该用长短来论,“在我看来,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在这里工作,如果有更好的平台抛出了橄榄枝,恰在说明,伊犁能够留住人才,同时它也能够培养人才走向更广阔的平台,正所谓引得进来,也培养得出去。”

“五年来,写了30多万字、300多篇文章”

陈建兵在伊犁5年的时光印记被他完整地记录在他的个人公众号“格爱”中。他写伊犁的风物,写伊犁的饮食文化,写此地温暖的人情、写驻村日记、写乡镇生活。“平均一个星期更新一篇,到现在已经有300多篇文章、30多万字了。”陈建兵说。

工作生活已然忙碌,尤其自2022年5月他到则克台镇任职,基层工作更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旋转如陀螺,为什么要坚持记录?

“写作对我来说,首先是自我学习、自我鞭策的一种方式。”他以这种方式与自我对话,或内省,或纾解情绪,或于条分缕析中观照周边。

比如,他在2023年底的一篇名为《止于宏大》的公众号文章中写道:“不同于在‘功绩’面前的‘岂止于大’,在任内急于上大项目,通过‘被关注’而实现‘被发现’,事后却忽略了实际效果,热度消退后只能徒为乡镇留下一地鸡毛。‘止于宏大’,止于宏大的口号……查漏补缺于群众所期盼的‘小事’,接力棒一般执着深耕于百姓的‘关注’,这些看似并不宏大的民生小事恰恰筑起了乡镇的民心工程。将关乎眼前的事情想清楚,将眼下紧迫的事情干明白,那就是出彩……”

陈建兵在伊犁州农科所选取新品农作物。采访者供图

从文字中不难看出,这个“90后”的乡镇干部正是通过书写的方式对工作进行诚实而深入地剖析。心里装着这片土地,装着土地上生活的人们,自然会负责地对待工作,对待每一个事关百姓生活的决定。他以书写警醒自己、鞭策自己。

“基层政府直面群众。在乡镇工作的这两年,我真切体会到了‘人民’两个字的厚重。”陈建兵说。当年怀家国情怀以一腔热情奔赴边疆,而今,他发现,“家国情怀”四个字并不熠熠生辉,它们埋身在琐碎中、埋身在乡土里、埋身在老百姓那些说出来并不光鲜宏大却关乎他们生计、尊严的诉求里。

此外,之所以写作,也是他向外界展示伊犁的一种途径,“这里从饮食文化到自然风情都与疆外城市有很大不同。我希望通过写作让身边的人看到一个真实的新疆,也期待以此激发他们对新疆的向往,为新疆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诚如他所说,这些年他不断搭建桥梁,引入专家学者前往则克台镇考察、调研、座谈,为则克台镇各项事业的发展注入活力。

当记者问他,如何看待这5年在伊犁的工作?

他一笑,回答:“总体来说,收获大于失落。这5年来,得到了很多前辈、同事、朋友的帮助,内心很感动。未来也希望能够尽自己所能,找到更多志同道合的人,共同为边疆的稳定发展起到哪怕是微小的作用。”

(记者 李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