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师医院医疗人才紧缺,部分医疗技术欠缺,我希望在援疆期间,为当地培养出一批骨干医生,让当地职工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这是王彦平刚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医院工作时给自己定的目标。
王彦平是江苏省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也是淮安市十一批援疆干部人才中的一员,在为期一年半的援疆工作中,他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凭着丰富的临床经验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书写了一段跨越山海的援疆佳话。
2023年11月,30岁的患者李女士由于右侧腰部疼痛7年,近期疼痛加重并伴右下肢放电样疼痛入院,经腰椎核磁显示,李女士腰3—4椎体平面椎管内占位。由于椎管内占位病情复杂,手术难度高,以往,对于此类病人该院均做转往上级医院治疗处理。
王彦平在仔细、反复研究患者影像学表现特征及患者实际情况后,提出由他主刀,在显微镜下为患者进行椎管内肿物切除术的治疗方案。
“行不行?”“我们从来没做过。”“还是转院吧!”……面对王彦平提出的治疗方案,有人不禁感到担忧。
王彦平介绍,由于这项手术在新疆当地是首例,医院和他的压力都很大。为确保手术万无一失,医院专门组织医务科、护理部、神经外科、麻醉科、骨脊柱科、心内科等MDT多学科会诊讨论,并制定了治疗方案、手术预案、手术风险评估、术后护理和治疗及预后的评估。最终,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顺利把占位病变的肿物完整切除,解除了病变对患者李女士脊神经的压迫。
“没想到在家门口做了这么高难度的手术,真的感谢淮安的援疆专家和七师医院的医护人员。”康复出院的李女士特地给医院送去了锦旗,以表达谢意。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作为兵团第七师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的王彦平深知,援疆的目的不单是治疗、服务,更多的是留下技术、留下一支带不走的队伍。
在了解到兵团第七师医院神经外科现有的医疗技术水平难以满足当地职工群众的现实需求,在得知患者遇到脑肿瘤和脑血管方面的疾病,只能被迫到大城市就医的尴尬处境时,王彦平及时向医院领导提出购买相关设备、手术器材的专门性建议;从影像学角度为科室医生详细培训讲解脑出血、脑外伤、颅内肿瘤、脊髓肿瘤等疾病的发生机制与治疗方法;在临床实践中积极指导本地医生提高手术操作水平;在术后管理方面,培训讲解病患护理规范与注意事项,建立健全影像学分析、临床实践、术后管理三级机制。同时积极与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举办线上讲座,开展远程问诊、专家技术指导等互动交流活动,促进了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和兵团第七师医院神经外科开展专科共建,为新技术的开展、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建立长效援疆机制奠定了基础。
为了让本地医生更好地掌握新技术,王彦平在申请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胡杨河市财政科技计划项目《改良双侧黏膜下经鼻中隔入路在垂体瘤手术中的应用》中,邀请了兵团第七师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洪庆锋、副主任医师刘巍等共同参与,努力为当地神经外科学科建设和诊疗能力的提升贡献一份力量。
不一样的山水风景,不一样的风俗习惯,不一样的医患需求,但不变的是那颗全心全意为群众健康服务的初心。
一年半的援疆时间,王彦平时刻牢记援疆时的初心和使命,用精湛的医术、严谨的作风和一心为患者的高尚医德,共计开展日常门诊诊疗800余人、收治患者90余人、抢救危重病人30余例、完成神经外科手术40余例、开展义诊诊疗50余人。
从一开始想要留什么,到如何更好地建立从科室—医院—国内外医疗机构沟通交流的长效机制,王彦平利用自身所长,把成本低、创面小、恢复快的神经外科显微手术两项新技术留在了当地,以真情奉献践行援疆初心,以实干笃行不怠,守护群众健康福祉。(记者 李亚锋 李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