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新闻网 >深度报道
铸牢 ——来自伊宁县纺织产业园的行动报告
来源:伊犁日报     点击:
字体:
分享到:
编辑:贾孜拉·博拉提拜       2023-04-26

铸牢

——来自伊宁县纺织产业园的行动报告

一个工业园区,对于当地意味着什么?

GDP?就业?产业?工业化?城镇化?

在伊宁县,这些都是,但又绝不仅仅只是这些。

总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的伊宁县纺织产业园,给全县十余万富余劳动力设置了一个全新的生活场景——进厂务工。这一生活场景,使这个全疆织机规模最大、带动就业最多、品牌效应最好的专业织造园区呼之欲出……

4园区鸟瞰.jpg

伊宁县纺织产业园鸟瞰图

A.今与昔

4月10日,在伊宁县纺织产业园工作的新疆健骅纺织有限公司验布工沙依旦·买尔哈巴上完班后没有立马回家,她要给自己买些化妆品,还要带着刚入厂不到1个月的买迪娜姆·肉孜去县城逛逛。买迪娜姆一直用的是30元左右的护肤品,沙依旦推荐她买了一盒160元的。她告诉买迪娜姆,厂里的姐妹们没人再用这么便宜的化妆品,既然能挣钱,就要对自己好一点。

沙依旦每月用于化妆品的开销差不多要500元。她是伊宁县胡地亚于孜镇人,10年前,因为老公嗜酒、不上进,沙依旦离婚回了娘家,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生活过得并不容易。2020年,她在村委会看到伊宁县纺织产业园招工公告,马上就报了名。最早在一家生产箱包的企业做缝纫工。2021年3月,健骅纺织开始招工时,沙依旦听说这边的工资更高,就辞了缝纫工过来试用。由于她聪明还肯用心学习,不到1个月就转正了。她现在干的是验布工作,之前厂子正常生产时每个月最低能挣3600元,最高能挣5000元。现在,她是父母最坚实的依靠。

一说到化妆品,园区另一家企业新疆大漠传奇家居用品有限公司员工的讨论同样热烈。这是一家目前主要生产新疆棉花被的企业,2021年1月正式投产,厂里有100来名工人,其中女工占90%以上,月工资最低的在三千五六百元,技术好的可以拿到6000多元。这些女工们每月在化妆品上的投入一般在五六百元。而说起厂里使用化妆品最多最好的,她们一致认为是她们的厂长——热孜宛古丽·艾则孜。

热孜宛古丽是园区唯一的维吾尔族女厂长。2015年7月,她大学毕业后在一个卫生院从事收费工作,2017年园区首次招工时,她进了厂,因为表现优异,被选送到江苏省南通市参加培训,回来后一直作为技术骨干在园区企业工作。

“我家以前生活比较困难,2012年父亲病逝,妈妈在家务农,收入不多,那时候我还在读大学,日子比较艰苦。大学毕业后,我在卫生院打工,工资也不高,勉强维持家用。因为有这个园区、有大漠传奇这么好的企业,我才有机会当了厂长,工资比以前高很多,家里的生活得到了改善,妈妈也没那么辛苦了。”热孜宛古丽的言谈之中,充满了对园区、对企业的感激。

6验布3.jpg验布

2017年8月15日,伊宁县轻纺产业区家纺服装产业园一期启动,首批1805名员工集中入职;2022年7月,伊宁县纺织产业园下属的两个园区已有20多家企业入驻,5000多名工人就业。从1805到5000,这数字背后所对应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

古丽巴哈尔·买买提和古丽孜兰·吾布勒是母女俩,都在时速科教公司工作。妈妈刻苦好学,掌握了给校服缝彩边的技术,平均月工资在5000元以上,最高时拿过7300元。她靠自己的努力,买了摩托车、在县城购了房,以后还准备给家里再添置一辆汽车;女儿跟着妈妈进了厂,当缝纫工每月能挣2000多元,她很快就把儿子接到县城的小学上学,还说服丈夫也到园区工作,一家人共同奋斗。

阿依菲艳·吐尔逊买买提和丈夫伊木郎·马合木提如今都在健骅纺织上班。家住吐鲁番于孜镇的两人结婚后,丈夫在食堂打零工,她赋闲在家。丈夫是家里老大,下面还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家庭开支的重担都压在她和丈夫身上。她在村委会看到产业园的企业要招工,就赶紧报了名。一开始在一家纺织厂工作,每月最多能挣1800元。知道健骅纺织招工的消息后,她打听到干验布工每月最低可挣3000多元,最高能挣5000元,立马来应聘。进入健骅纺织以后,她认真学习,最终如愿以偿干上了验布工。体验到了进厂的好处,她把丈夫也介绍过来学会了浆纱技术。现在,他们每月能挣1万元左右,日子过得越来越好。她打算和丈夫都在厂里长期干,挣钱在县城买房,为孩子将来上学做好准备。

贻程纺织科技公司招工时,有4名聋哑人找了过来,他们1个来自乌什县,1个来自托克逊县,还有两个来自伊宁市。来自伊宁市的某木第1个月拿到工资后,给了妈妈500元,她妈妈当场泪流满面。

作为一名自园区启动就派驻在这里帮助企业管理的干部,麦孜然木·赛甫丁从进园区的第1天起就和女工们同吃同住同行,她对女工今昔的变化总结了三条:一是见识广了。农村妇女因赋闲在家,与外界接触少,信息闭塞,来园区后,接触的人多了,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二是知道打扮自己了。以前在家不打扮,到园区上班后,每星期休息1天,她们可以去县城或伊宁市逛逛,生活方式改变非常快。三是对培养孩子的要求提高了。五六年前,农牧区妇女对孩子的教育要求相对较低,进厂后,她们对教育有了更深的认识,都想让孩子到条件好、师资强的学校上学。

以工业化倒逼农牧业现代化,从而推进城镇化,最终让全县农牧民生活得越来越好,这是伊宁县纺织产业园追求的目标。在园区这个共同的生活场景里,伊宁县的富余劳动力,特别是大量妇女,她们依靠自身努力改善生活,这是对生产力的解放;计件工资制度,更能体现个体的劳动价值。进厂务工是社会劳动,这一机制让农牧民开始走向市场、走向社会,与农牧区自给半自给的自然经济相比,它更能促使农牧民摆脱传统观念束缚,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

B.时与势

伊宁县纺织产业园启动之初,伊宁县委副书记、南通援疆工作组组长张华回南通到一家企业招商,说得口干舌燥,对方听完后客气地说:“张书记,我现在不愁吃不愁穿,新疆那么远,你就是让我捡钱我都不去!”张华气结,只能说:“你不投资,来看看行不行?”

时移世易。2022年6月,这名客商专程来到伊宁县纺织产业园,洽谈投资落地事宜。

“干事创业中最值得回味的,莫过于差点失败。”作为伊宁县纺织产业园的主要操盘手,张华回顾园区的筚路蓝缕,忍不住这样感叹。

2013年12月,张华以第八批南通援疆工作组副组长的身份,来到伊宁县,担任县委常委、副县长,分管教育、产业发展等,其间还兼任巴依托海镇茶依其温村的第一书记。他和镇村干部共同拼搏了两年,通过各种渠道甚至个人举债筹资300多万元,最终易地新建了村委会办公楼和村民活动中心,同时解决了村民反映多年的出行难、看病难等问题。

五年援疆期满,在临离开时张华犹豫了,茶依其温村担任第一书记的经历,让他对改革开放的成果如何更多惠及各族群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依靠国家的扶持政策为农牧民提供福利,兜底性的社会治理看似稳健,但难以产生内生性的发展动力,使部分人产生“等靠要”的思想。县域经济中,工业以资源性产业为主,工业启蒙对农牧民的覆盖还极为有限,数十万富余劳动力囿于传统的农牧业生产中,依靠自己的努力劳动追求美好生活的工业路径明显不足,不仅造成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还因为就业不足可能滋生社会治理中的诸多问题。

2缝纫车间2.jpg缝纫车间

在张华的思考中,解决伊宁县各族群众的就业问题不能坐在田头看山头,坐在山头看田头,而应跳出“山界外”,立足更高,在更宽广的视野范围寻找出路,寻找适合边疆农牧民转型就业的产业。纺织业受用工、资源、电力、物流等方面成本的影响,在疆外发展受阻。这种产业面临的发展困境需要按照市场规律进行转移。而伊宁县的资源禀赋,完全可以作为利用国家的政策红利整合市场要素、统筹劳动力资源和解决农牧民生计的抓手。

彼时的南通,土地价格是伊宁县的5到10倍;作为纺纱织布主要成本之一的电费每度0.8元,伊宁县仅为0.35元;用工需面向全国招聘,伊宁县十余万富余劳动力,月薪仅为南通的一半。织造业的原料棉花,全国87%的产量在新疆;伊宁县地处亚欧铁路的中枢地段,境内铁路、高速公路、航空无不便利;伊宁县还享受国家产业转移政策的红利,对纺织业有培训、用工、物流补贴等,南通纺织业发展面临的痛点,都是伊宁县的优势资源。

国家支持在新疆发展轻纺产业,政策给力;南通是纺织之乡,有市场、人才、技术、信息优势,与伊宁县的土地、区位、劳动力、政策等优势叠加,可以尽快形成一个优势产业,吸纳大量富余劳动力就业。建一个产业园区,把伊宁县整合到南通的纺织业产业链里,实现两地共赢,又有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切看起来都顺理成章,前景可期。

但是,谁能保证这个产业园区一定能成功?如果没有成功,谁来承担责任?

南通的朋友劝张华:产业园区这件事第一不是非干不可,第二不是非你干不可。你是援疆干部,在新疆干上3年把队伍带好不出问题,回来肯定提拔。硬要干这么大的事,可能会让人认为你好大喜功,万一没干成,那是要承担责任的!

“援疆干部最有价值的地方,在于能够用比较的视角看新疆。搞园区,就是要主动地设置生活场景来影响农牧民,而不是被动地受制于环境。”对于建设工业园区的“时”与“势”,张华说,他们是把准了方向盘再踩油门,绝对不是踩了油门之后再找方向。

在发展道路的选择上,如何理解伊宁县的现实处境和历史传统,又怎样依循伊宁县的发展脉络进行新的路径设计,需要放置在更广阔和动态的时代坐标上,进行重新选择。

关键时刻,伊宁县委拍板,决定毫无保留地信任南通援疆团队、信任张华,时任县委书记的杨新平亲赴南通,请求市委让张华再留3年,把纺织产业园这篇他领衔破题的文章展开续写。

张华对园区的规划,是一曲高昂、激扬的乐章:“发挥产业援疆优势、挖掘伊宁县资源优势、整合新疆政策优势、打造园区独特竞争优势。”

2021年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企业家座谈会讲到企业家要增强爱国情怀时,称赞张謇等人为“爱国企业家的典范”。张謇,近代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慈善家,毕生主张“实业报国”、倡导“教育救国”,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和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援疆之前,张华在张謇的故乡海门常乐镇工作过7年,他工作之余完成了专著《张謇:一个伟大的背影》的写作,也累积了对张謇精神的深入思考。

100多年前,张謇在南通创办大生纱厂,开启实业救国之路,“枢机之发动乎天地,衣被所及遍我东南”;100多年后,张华同样把纺织业作为推动富民兴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突破口。

“我希望做一件这辈子值得骄傲的事情。找到一个值得投入的伟大的事业,我宁愿投入所有,这是一种幸福。”张华说,最困难的时候,不是别人无法理解他,而是自己都无法理解自己。夜深人静遇到难题的时候,他也想:我在这干啥?为了啥?他想过成功也想过失败,就是从未想过放弃。

“我走进车间,大家干得热火朝天,一问多少钱一个月,这个三千那个四千,还有八九千的,他们能挣这么多钱,是因为我们建了这个产业园,我们是策划者、参与者和实施者,我们一起把这世界改变了一点点!”

张华说,他这一辈子最大的事业就在新疆。

C.立与破

伊犁卓万服饰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兴华最近很是有些小得意,因为他以自己非常满意的价格买了260台“二手”电动缝纫机,说是“二手”设备,其实只拆了封还一次都没用过。

面对疫情的反复影响,这家2017年第一批落户伊宁县纺织产业园的企业,不仅没有倒闭,还活得挺滋润。不过王兴华的账算得有些让人“意外”:2019年,伊犁卓万服饰制造有限公司招了700名工人,管理人员需要50人,一天能生产1.5万双手套,这样算下来利润非常薄;今年,已经有了很大提升,每30名工人还是要配一个管理人员。而如果工厂设在疆外,不管这个车间有多少工人,只要能把生产所需物料供应上,一名车间主任、一名记账工和一名维修工就能维持正常运转。

如此大的差距,伊犁卓万服饰制造有限公司为何还对伊宁县纺织产业园不离不弃?

“真心想办厂的人,其实最看重的是营商环境,因为搞生产,牵扯到方方面面,营商环境不好的话,我们这种工厂办不下去。”王兴华说,他对伊宁县纺织产业园的政策研究了好久,发现踏踏实实抓生产搞经营就能得到园区承诺的所有支持。

伊宁县纺织产业园顾问施惠东,曾任南通市海门区发展改革和经济信息化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他最满意的就是园区自始至终是按照专业化、规模化、集群化的思路来打造,吸取了南通乃至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几十年园区建设的经验,不追求企业聚集而是追求产业聚集,绕过了曾经走过的弯路,直接上了“高速”。园区的规划、建设水平,某种意义上已经超过南通当年,从一开始就在招商选资、考虑产城融合,特别重视产业配套,包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4姐妹挡车工.jpg姐妹挡车工

经济社会发展的质变,往往是在立与破的不断推进中实现的。伊宁县纺织产业园要成为全县工业的名片、成为县域工业经济的拐点,要实现工业经济的华丽转身并领跑伊犁河谷,立什么?破什么?是先立后破还是先破后立?

“新的不来、旧的不去”,这是操盘园区的南通援疆团队的一贯理念,伊宁县委副书记、南通援疆工作组组长张华经常给干部们讲这句话:“开满鲜花的地方,杂草是难以露头的!”

园区自动工以来,酸甜苦辣一路相伴,有人怀疑把园区全部交给援疆干部,这些干部能不能把这么大的事情统筹安排好;有人担心这一批援疆干部走了怎么办。针对这些担心,园区从规划、建设、招商、运营各个环节,完全按市场规律办事。南通援疆干部从什么是产业、如何招商、怎样服务等基础性的内容开始引导,把伊宁县当地干部带起来,并引进先进的推动机制。

工作布局上必须追求高远。高,就是站位要高,紧紧围绕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总目标;远,就是要考虑长远,对若干年以后的趋势,现在就要有所预判。产业园一期启动时,南通援疆团队和当地干部一起深入调研后,先后形成了《伊宁县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意见》《加快伊宁县纺织服装产业发展优惠政策》《伊宁县推进轻纺产业区劳动力就业实施方案》等文件。产业园二期建设时,张华连续一个月天天晚上在工地开会,每天干了些什么,遇到了哪些问题,马上形成日报。资金、建设、招工、培训、招商、服务、疫情考验等,每一个问题都要做好预案,全方位替企业考虑。

伊犁双鼎纺织有限责任公司的投资商李小红是南通如皋人,这是他第一次走出南通投资,他说伊宁县值得一来、值得选择,因为招商干部不仅诚恳而且专业,因为之前来这里投资的客商口碑良好,还因为他第一次和时任县委书记杨新平见面时,杨新平直接把自己的手机号给了他,并说手机24小时全天候恭候,投资商们的电话可以随时打进来,他保证会在第一时间处理。虽然李小红从没有打过这个电话,但有县委书记这个表态,让他觉得心里踏实。

园区的规矩立起来了,但农牧民的习惯却不是说改就能改的,这就需要“破”。

2017年产业园开园之初,穿着拖鞋、拎着半个西瓜到车间来上班的农牧民不在少数。部分农牧民对时间、纪律、团队、效率、福利等没有太多概念。因此,产业园一直被招工难、稳工难困扰。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南通援疆干部用了一个多月,差不多走遍了全县所有大中型企业和乡镇场,与企业家、员工和家属,以及曾经进厂现在回家的农牧民座谈,梳理出当地劳动力就业中可能遇到的40个问题。

40个问题,南通援疆干部分门别类一一破解:县委、县政府与各乡镇场签订稳定就业责任状;每50名员工配备一名乡镇场干部,一起进厂协助管理,同吃同住同劳动;引进疆外“红黄旗”奖惩机制,定期对各乡镇稳定就业情况进行考核,还实施领导干部挂钩联系企业制度;家离产业园超过40分钟车程的员工,提供有24小时热水、无线网络的免费集体宿舍;不超过40分钟车程的,安排车辆每天接送;孩子上学离家远的,尽量就近安排;集体住宿和生活习惯上的问题,慢慢引导……

在统筹“立”与“破”的实践中,产业园区给伊宁县带来的是“组织起来”的力量,组织起来就有了社会分工,就有了社会进步。利用对口援疆的力量来办产业园,就是为农牧民再组织提供优质的非市场的资源,农牧区不需要为组织成本付费。肩负服务共同富裕使命的产业园,既要对困难群体起到保障作用,又要对外部资源起到调节作用;既要嵌入市场,又不能完全照搬市场经济的逻辑。

D.困与惑

自伊宁县纺织产业园建立以来,每天都在产生“困”与“惑”,每天也在解“困”释“惑”。

曾经,员工困惑:我是政府招进来的,干好干坏政府都应该保证我的工资,为啥还要计件?我在外面打零工,现干现结,现在居然还要培训?

曾经,外来投资商困惑:本地员工请假理由多到让他们目不暇接,谈恋爱也是理直气壮的请假理由;有些员工一方面似乎很缺钱,20元都来找厂里借,但另一方面又不看重钱,每月300元的全勤奖,只要不请假就可以拿上,可他们总有这样那样的小事请假而拿不上这笔钱。

曾经,现任伊犁文普丝路服饰有限公司车间主任的马春梅也有过困惑:她进厂的时候有人说,就挣那点钱你去厂里干啥?她想,咱啥技术也没有,有啥资格去挑肥拣瘦啊,学到技术难道不是财富吗?

马春梅的丈夫在2005年因病去世,留下两个孩子,家里全靠她四处打零工维持生计。进厂后,她发现这里公平——技术越好挣钱越多,还不受风吹日晒雨淋。她认真学习技能,即使因久站脚肿,她也不怕苦不叫累,入厂第二个月就晋升为组长,后来又升为车间主任。最多的时侯,她手底下管了100多个工人。当然,工资也水涨船高,最高可以拿到6000多元。依靠这份工作,马春梅已经把女儿供到了大学毕业,儿子也上了大一。

2021年古尔邦节,一名工友放假返厂讲了这样一件事:节日期间,她的邻居到家里来玩,对她羡慕得不得了,问她为什么这么能干,既能收拾房子,又能教育孩子、照顾老人,还能上班挣钱。这名工友说:“不是我有多能干,关键在于你自己不想!”

还有个工友告诉马春梅,她家所在的那个巷子本来没有人进厂上班,但她坚持了一年多,先后就有3个女孩跟她一起来厂里工作了。

2020.04张华书记调研青年片区脱贫攻坚工作2.jpg

园区干部进村入户调研务工人员需求。

马春梅这才明白,原来进厂上班收获的不仅是技能和收入,更重要的是一种心态,一种靠劳动让自己体面生活的健康心态。在伊宁县农村,像她工友这样的示范作用很重要。进厂是个新事物,在闭塞的农牧区,赞同的人少,拆台的人多,只要有人一直坚持,其他人就想试一试。

在伊宁县18至35岁的农牧民群体中,很多人对钱不是特别看重,他们有吃有喝,没有什么生存压力。为了玩乐,他们随时可能会请假,不准假就直接走人,回来后要是领导说上两句,还不高兴。

企业招工,最喜欢招的还是35岁以上的人,这个年龄段的人大多已经成家,有较强责任感。

面对产业园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张华总结了应对的四个词:咬紧牙关、迎难而上、含泪奔跑、一着不让。

伊宁县纺织产业园引进的第一家企业,叫伊犁纬纶科技有限公司,相关招商人员与企业先后洽谈22次。自开园到现在,一共引进30多家企业,而在2017年8月开园时入驻的5家企业,已全部因管理不善或其他原因撤出,其中还有像南通三润服装有限公司、南通赛晖服装有限公司这样的业内大咖。对于这些撤出的企业,园区纵有万般不舍,但绝不会给予市场规则以外的支持。

量变定义过去,质变决定未来。产业园遇到的困与惑,反映的是伊宁县工业经济出现拐点、获取发展新动能的阵痛。这是成长的烦恼,也是县域经济转型升级无法避免的经历。前行的路上,仰望星空和脚踏实地,埋头拉车和抬头看路,哪一个都不能少。

E.融与铸

南通会给一个走进它的人留下什么印象?

对于新疆大漠传奇家居用品有限公司工会主席兼绗缝组组长吐娜不韦·依拉洪来说,最深刻的有两点:一是南通纺织厂的工人吃饭速度特别快;二是纺织厂的车间里除了机器轰鸣声,没有人说话。至于南通的濠河夜景、狼山风情甚至江海壮阔,都比不上现代工业文明带给她的冲击。

吐娜不韦家住伊宁县巴依托海镇,曾被选送至南通学习制衣技术,时间长达一年零两个月。

2005年结婚后,吐娜不韦一直待在家里,2013年至2015年去幼儿园当保育老师,2015年、2016年在当地一所小学当老师,2017年又回到家里照顾老人。2018年1月22日,南通三润服装有限公司在伊宁县纺织产业园的工厂开工,她报名进厂,由于勤奋好学,企业送她去南通进修。她的优势是家里人非常支持,丈夫鼓励她好好学技术,婆婆帮她带孩子,她在南通三润服装有限公司学习期间,除了西装,其他服装的所有工序都能熟练掌握。

南通三润服装有限公司2018年落户伊宁县纺织产业园后,在工人培训和企业文化建设方面都颇有建树。新疆大漠传奇家居用品有限公司女工居玛古丽·艾达洪对三润服装的感情特别深,她说三润服装的规章制度特别简洁清楚,组织结构也很合理。她在的时候一个组里有20多个人,由一名疆外老师带领,以组为单位进行计件,技术人员很低调,很谦和,还很愿意教技术,员工们都觉得自己在这个团队里很受尊重,组内的工作气氛特别好。

时至今日,居玛古丽和教她技术的南通师傅还保持着联系。师傅告诉她,以她的水平,在南通的服装厂里也有一席之地,如果她愿意去南通,师傅随时帮她找个岗位。

2014年3月4日到茶依其温村小学调研.JPG

工人孩子的上学问题也是园区干部关注的重点。

三润服装最后还是撤出了园区。究其原因,这家企业的产品走的是销往海外的高档路线,小批量多品种,对工人的技能熟练程度要求极高。伊宁县纺织产业园内,像吐娜不韦这样的工人数量有限,大部分人掌握的技能只适合加工大批量单一品种,要做三润服装要求的高端产品,工资还是采用计件计算,好多人的收入提不上去。企业完成不了订单,没有利润来支撑运转,只能黯然离场。

新疆大漠传奇家居用品有限公司落户产业园需要招收工人时,园区管理干部找出三润服装的花名册,一通电话召集了数百名缝纫女工。做服装改为做被子,对她们来说驾轻就熟。从未当过干部干过管理的吐娜不韦,进厂后不久就当上了企业的工会主席。

一个月最高挣了7300元工资的古丽巴哈尔·买买提,绝活是给公司生产的校服裤子缝彩边,别人缝得要么像蚯蚓一样扭曲,要么一上身就走样,而她的手艺速度快,验收合格率能达到百分之百。

对每一家来了又走的企业,园区都进行过认真严肃的复盘,发现有两个共性,一是企业自身对地域特点没有研究,管理方式不对路;二是园区服务不到位。服装企业的生产,工序上的前道后道分工严格,有较强的连续性,要完成订单,流水线不能停顿。有一次赶上过古尔邦节,投资商不了解当地的习俗,还是按照正常流程和期限下达订单,结果假期结束后有70多个人没有来上班,企业无法生产,订单无法完成,还影响了客户关系。如果园区服务能再细致一些,充分考虑假期产生的影响,这种情况就能避免发生。

伊宁县纺织产业园的工人,到了夏季农忙时要回家料理农事。厦门人陈石羡虾创办的新疆大漠传奇家居用品有限公司,提前针对这点做了预案,厂里自始至终保持105至108名员工,即使是夏季农忙时节,也能保证至少90个人上班。这是维持生产必须的最低限度,没有这么多工人,接到订单也完成不了。

“任何企业到伊宁县来,不管你有多大的实力、多响的名气,不要看不起这里的工人,一定要相互尊重。”陈石羡虾反复强调这一点。

2015年9月12日现场研究茶依其温村阵地建设方案.JPG

张华和乡镇干部商量园区招工稳工事宜。

健骅纺织的负责人李建华是产业园工人口中的传奇。车间最累的岗位是码布工,好多工人不愿意干,而且工人们的效率不能让他满意,于是50多岁的他给码布工们做示范。第一天干完,工人们没有一个能赶上他的速度,但在私底下说他明天肯定坚持不了;第二天,李建华又来了,还保持第一天的效率,工人们为了赶上他的速度,一个个累得够呛;第三天,工人们以为他不会再来了,但李建华又准时出现在码布岗位上。从此以后,工人们对李建华佩服得五体投地。当时正值肉孜节,有几个员工直接找到他申请放弃假期休息。

从最开始时进厂什么活轻松挑什么活干,到现在来了就问哪个活工资最高就干哪个,这是入园工人发生的最了不起的变化,意味着通过勤劳的双手创造美好生活的价值观已被工人们由衷地认可。园区让工人在共同的生活场景里反复锤炼,一步一步向前向上。

对于李建华这样的投资商来说,保持一种包容和发现的心态,给予充分的信任和创设适当的环境,工人们随时都会给他回馈惊喜。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落实在实际行动上。伊宁县纺织产业园的探索,不是仅仅组织动员群众,而是要让组织动员群众与园区发展互为条件,否则组织动员群众没有抓手。不能提供就业岗位,群众怎么可能在园区待得住?

在通往共同富裕的大道上,纺织产业园的出现让伊宁县各族群众又多了一重保障。共同的利益,共同的感情,共同的梦想,这个产业园,把一批又一批的农牧民从社会人变成单位人。

如今,伊宁县纺织产业园一期累计完成投资34亿元,建成标准化厂房和配套设施约45万平方米,华曙纺织、健骅纺织、大胜织造、贻程纺织、卓万服饰、大漠传奇家居用品等20多家纺纱、织造、家纺、服装企业先后入驻,吸纳就业人员5000余人,预期形成年产35万吨纱线、20亿米坯布基础产能,已经成为全疆织机规模最大、带动就业最多、品牌效应最好的专业织造园区。二期工程今年6月份建成以后能再吸纳15家企业入驻、4000余人就业。

伊宁县纺织产业园正通过提供共同的生活场景,各族员工在一起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抵达文化认同的目的地,汇聚起所有人的共同责任感和内生动力。(记者 许继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