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4 版:文旅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画伊犁风貌之“特” 展伊犁风华之“美”

——全国知名美术家走进伊犁采风写生创作侧记

时间:2023年06月14日     来源:伊犁日报汉文版

画家王利军正在专心创作。

画家们在草原上写生。

  □文/图 本报记者 王志华

百花回报沃土,艺术服务人民。6月6日至13日,中国美术家协会组织全国知名美术家来到伊犁,开展阳光新疆——“深入生活、扎根人民”采风写生创作志愿服务活动暨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家美育志愿者行动”美育大讲堂,以艺术创作与授课等形式,展现新时代伊犁壮美的山水风情及伊犁人民奋进新时代的昂扬风貌。

  在为期一周的时间里,由中国文联美术艺术中心活动管理处副处长安明,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新疆美术家协会主席郐振明,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委员、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学院院长岳黔山,中国美协理事、河南省美协主席刘杰,中国美协理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美协主席秦建新,贵州省美协主席、贵州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徐恒,中国美协理事、中国国家博物馆书画院原院长刘罡,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委员、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王珂,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委员王利军,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王海滨,中国美协会员、河北美术学院客座教授孙裕国等组成的采风团,先后在伊宁市、昭苏县、巩留县、新源县等地赏风景、品民俗,深入体验伊犁的山水风物、人文历史之美,在山水间寻觅创作灵感,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和呈现新时代伊犁的生态文明、民族团结、乡村振兴之美,以及伊犁各族群众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精神,帮助伊犁美术工作者拓宽视野、激发创作热情,创作出更多体现伊犁元素、伊犁符号、伊犁特色的艺术精品,让伊犁各族群众享受更加丰富、更为充实、更高品质的精神文化生活。

  6月7日,美育大讲堂在伊犁河宾馆礼堂开讲。岳黔山以“中国画的笔墨与写生”为题,从中国画笔墨的文化源头、笔墨在中国画中怎样理解、中国画写生的观察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

  “岳黔山是当今中国画坛享有盛誉的画家。在讲座中,他结合中国画的技法、笔墨之间的传统继承关系,讲述自己的创作感受,让人耳目一新、受益匪浅。”州美术家协会主席赵宏林聆听讲座后说,大讲堂对于增进艺术交流、激发本土美术工作者的创作热情大有裨益。

  在伊宁市采风期间,采风团一行深入街巷、庭院和群众中,领略伊宁市独特的人文风情、建筑特色、庭院文化、美食美景等,不时发出“太美了”“充满迷人气息”“极具辨识度”的赞叹。吐达洪巴依大院的民族歌舞、亚历山大手风琴珍藏馆的悠扬琴声、林则徐纪念馆的感人故事……让画家们印象深刻。大家被伊宁这座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人文之城,环境优美、绿意盎然的生态之城,民俗独特、多元一体的多彩之城而深深沉醉。

  每到一处、每看一景,采风团成员都在不停地拍照、细致地体会,要把这份美好记忆留存,积攒丰厚的创作素材。“一路感受都非常新鲜,无论是一家一景的庭院,还是街景、歌舞等,都非常和美动人。作为画家,我们要用手中的画笔,描绘新时代各族群众的新生活、美丽家园和幸福感受。”刘杰说,“我们不仅创作展现新疆、伊犁题材的山水、人物作品,还推介更多的画家、艺术家走进伊犁采风写生,描绘新疆新时代的美好画卷。”

  刘罡是第一次来伊犁,感觉特别美好。“无论是眼前的氛围还是气候环境,人们仿佛生活在花园中,让我对伊犁人民的幸福生活非常羡慕。”刘罡说,在祖国的西部边陲,能看到这样的情景令人高兴,激励艺术家更多地创作,歌颂祖国的大好河山和人民的幸福生活。

  孙裕国告诉记者,他是第一次来新疆,之前通过网络平台看到新疆的风景,创作了大量反映新疆及丝绸之路风光、人文的画作,在全国各类美术比赛中多次获奖。这次伊犁之行,让他有了更直观、更震撼的感受,对今后的创作会有更多的启发与灵感,相信会创作出更多反映新疆之美、伊犁之美的作品。

  文艺实践深入基层,文艺创作百花齐放。此次全国知名美术家深入伊犁采风创作,既是中国美协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主题实践活动,也是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推动“文化润疆”深入实施的具体体现。“名家用画笔描绘美丽伊犁,提升伊犁在全国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我们真诚欢迎中国美术家协会的美术家、艺术家们常来伊犁走走看看,开展文艺采风、作品展览、沙龙讲座等各类文艺交往交流活动,深入宣传推介伊犁,让名家与伊犁产生更多的艺术碰撞,带动本土美术工作者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之伊犁篇章,同心同德书写好新时代的文艺答卷。”伊宁市文联秘书长常秀玲对此次采风创作活动及今后的交流合作满怀期待。

  把作品画在伊犁大地,让艺术扎根于人民,一幅幅多元、融合、精彩、富有生活气息的伊犁画卷,正以其“硬环境”吸引着人们的到来,更以其“软环境”诉说着伊犁文脉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