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4 版:文旅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在“老院子”里寻访旧时光

——伊犁叙事之探访老院子②

时间:2023年07月06日     来源:伊犁日报汉文版

 

游客坐在秋千上拍照

  □文/图 本报记者 李剑 王志华

伊宁市六星街的老院落真是太多了。若云比较直接,她以“老院子”来命名自家小院。

  这座经营咖啡、轻食、茶饮的小院位于六星街中心广场附近。门口一架木轮车上满是矮牵牛,它们活泼地在风里抖出波浪。一架秋千、一个以艾德莱斯绸装饰的花车座椅吸引着路人驻足拍照。

  都是老院子,为何这样直接地为这处院落命名?若云说,当时看到这座院子的时候,虽然不能确定房屋建成的具体时间,但从它土打墙的样式和斑驳破旧的痕迹判断,少说也有六七十年了,就像我们小时候住过的那种土房子,冬暖夏凉。

  在这样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如果有一座老院落能够承载小时候的味道,让时光和生活慢下来,会不会让心寻得归处?

  小时候,若云就住在六星街一带。果树、渠水、一群群在天空中留下影子的鸽群、巷子里的手风琴声、炊烟的味道构成了她童年的底色。“越往时光深处走,越念旧。既然它本身是一座比较老旧的院子,那我们就不要把它做成新的。”若云说。

  于是,若云在2022年4月租下这座院落后,和她的同伴们就以“老”标准来打造它。房子要保留原样,但更要考虑安全。推倒重建很容易,难的是怎样让一处老建筑在为时代做出注脚,为人们保留时光蕴藉的同时,重焕生机。这要花费更大的心力,付出更多的汗水。

  “你现在看到这座房子很牢固,还是曾经的样子,但事实上,我们将四周地基全挖开,做了地基加固、防潮加固等。”若云说,为了让“老院子”从外到内都有时间的沉淀感,她和同伴四处寻找老物件来装饰房间内外的各个角落。

  若云跟我们讲起了在喀什收旧物的故事。坐出租车走街串巷地满城跑。脚走肿了,每天汗如雨下。晚上回到酒店,再不想动。

  “我当时就问同伴,我们是为什么?为梦想?好像已经过了追求梦想的年龄。为事业拼搏?生活好端端的,不愁吃喝,再说好像也过了折腾的年龄。那我们到底是为什么呀?”若云笑着说,“说到底,我也没搞明白,有点莫名其妙,可就是觉得,我们这个年代的人,做一件事,就想着要把它做完做好,至于结局,留给时间吧。”

  历时整整一年,“老院子”打造好了。老桌子、老椅子、老柜子,屋内窗沿上方的横格上摆放着陶罐、萨玛瓦尔等老物件,八根老柱子撑出来的露台被白色帷幔掩映着,一溜铺着老毯子的炕台上落满阳光。

  那天,我们就是在露台上听若云讲述“老院子”的故事。中心广场的手风琴声被微风捎过来,环绕在耳边。街边的白杨树遮下一片阴凉。行人或走或停,传来低低的话语声。天很蓝,鸽子起落翻飞。这样的时刻,坐在这样的院落,让人恍然生起今夕何夕之感,仿佛还是很多年前的六星街,仿佛坐进了童年的院落。

  而那些从天南海北奔赴于此的人们,他们所追寻和期待的也是一片响着鸽哨的天空、一座触摸得到时间的院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