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提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要求,不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始终是中国对外开放层次、领域和范围高级演进的历史主线。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论及以开放促创新,推进全方位、全领域的开放,不断推动对外开放高水平发展,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上世纪九十年代在国家优惠政策的鼓励下,新疆边民互市贸易蓬勃发展,兴盛一时,之后历经沉寂与起伏。自2018年以来,塔城地区率先试点边民互市贸易区新型运营模式,继而霍尔果斯、吉木乃、塔克什肯、阿拉山口、都拉塔、伊尔克什坦、红其拉甫等边境口岸积极筹划边民互市贸易运营。
值此时机,应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活动为契机,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从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从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的定义中、从经济向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中找寻答案,开动脑筋,拓展思路,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为发力点,全方位构筑新疆边民互市贸易新发展格局。
一、谋划全局,适度投入,科学设置,提升边民互市贸易运营效能。
国务院出台的边民互市贸易管理办法中明确:边民互市贸易是指边境地区边民在我国陆路边境20公里以内,经政府批准的开放点或指定的集市上、在不超过规定的金额或数量范围内进行的商品交换活动;边境地区居民携带物品进出边民互市贸易区(点)或从边境口岸进出境时,应向海关如实申报物品的品种、数量和金额,并接受海关监管和检查。边境地区居民每人每日从边境口岸或从边民互市贸易区(点)内带进的物品,价值由人民币1000元以下逐步提升至人民币8000元以下,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税。在优惠政策的鼓励下,我国沿边地区边民互市贸易将呈雨后春笋般发展,并带动就业,促进经济发展,提高边民收入,增进睦邻友好关系的建立和巩固。
新疆长达5600多公里的边境线与8个国家接壤,分布着30多个边境县(市),经国家批准已开放的公路口岸13个,可以对具备一定条件的口岸从实际出发,适度投入,按照前瞻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整体推进边民互市贸易区(点)的建设和改造,在南北疆沿边境线形成串状布局,以线带面,逐步形成互市贸易规模效应。应准确理解和把握边民互市贸易的涵义,按照有别于一般贸易进出口货物监管场所、且便于边民进出开展商品交易活动的集市来定位边民互市贸易区(点)。以适合、实用为原则,按照边民携带(携运)物品申报制、满足进口、出口商品交易功能来搭建和设置车辆、物品、人员进出边民互市贸易区(点)的申报、监管、验放的软硬件设施、系统和流程;在建立健全边民互市贸易商品携带(携运)主体、品类(品种)、价格、数量、来源等为主要内容的物品申报操作办法的基础上,对于进出边民互市贸易区(点)交易的商品通常可按照“一线放开、二线管住”方式进行监管和运营管理,具备边民身份的人员均可进入互市贸易区(点)进行商品交易,边民携带(携运)物品出区按相关规定验放。
全疆以每个有条件的边境口岸为中心向东向西、向内向外、向周边区域辐射延展和发力,挖潜市场,拉动商贸,活跃经济,带动就业,促进交流,扩大收益,如此边民互市贸易将不再仅仅是一种传统的民间贸易往来,将会集合众多效能于一体。
二、创新模式,转型升级,释放活力,提升边民互市贸易运营效益。
随着形势的变化,新疆边民互市贸易囿于境外边民携带,个体零散经营,交易方式单一,运营模式局促,开放水平不高,难以形成高效高质量发展。故此需守正创新,拓展对边民互市贸易政策的应用,赋予边民互市贸易新的活力。
在保持边民个体经营灵活性、多样性的同时,借鉴广西、云南等省份沿边地区的经验,以村镇互助组、合作社(一般由20—30个边民组成)形式经营,边民以集体形式分工协作,用好国家优惠政策。
打破“外货外带、中货外带”的单一交易方式的限制,形成“外货外带、外货中带、中货中带、中货外带”等多元化的交易格局,国外商品能进得来,国内商品能出得去,真正实现互市贸易的“双向互通”,拉动双边贸易互促发展。
以“管得住、通得快”为原则,构建互市贸易进口商品入境入区出区、出口商品入区出区出境的规范、便捷的通关监管流程。加大科技投入,优化现场监管查检通关设施、设备和系统的配置,利用AI智能化、信息化技术,达到边民参与互市交易可通过读取指纹或人脸识别、车辆刷卡即能实现人员、物品、车辆的自动核放,实现“一指通关”。
推行“互市+落地加工”模式,利用政策集合效应形成批量携运进口,同步发展落地加工业,延伸边民互市贸易产业链,丰富边民互市贸易业态。推动互市交易和落地加工的金融支持,框定落地加工相关条件,倒逼加工产业的发展,逐步形成面向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互市贸易加工产业。
推行“互市+互联网”运营模式,借鉴跨境电商运营经验,打破“人到、证到、货到”传统交易模式的限制,实现线上交易,网上申报,网上验核,线下实货监管验放和携带(携运)。
设置“一站式”服务窗口,为边民办理车辆、人员、商铺等证件及备案手续。实现海关申报系统、互市商品交易系统、结算中心订单系统、外汇兑换管理系统信息共享。
以集合政策效应、双向互通、工贸结合、电商应用为新型特征的边民互市贸易势必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
三、制度创新,法规清晰,政策到位,提升边民互市贸易运营效力。
加强政策、法规、贸易走势方面的沟通、交流和研究,特别是应高位推动,努力争取毗邻国家对等实施边民通过互市渠道进口中方商品的相关免税政策,如此从完整意义上实现边民互市贸易的双向互通。特别是对通过边民互市贸易渠道出口的商品,从宽掌握,即时验放,鼓励出口。
针对边民合法身份的确定问题,户籍登记在新疆边境县(市)的居民(有相关规定的除外)均可给予参与边民互市贸易的合法身份。对毗邻国家边民可沿用进出境免签政策,方便其进出和交易。允许境外边民进入互市贸易区(点)设滩设点,开展跨境劳务合作,中外边民合作经营,优势互补,提高商贸效率。
通过开办落地加工,完善国内税收流转,从根本上解决通过边民互市贸易渠道批量携运进口的原材料类商品向国内销售的合法性问题。针对制成品或无需加工的半制成品类进口商品,积极探讨由边民个人或互助组、合作社在互市贸易区(点)通过申报验放向国内市场销售的合法性问题,为扶持新疆边境地区边民互市贸易的开办和发展,争取宽松政策的支持。
与毗邻国家设立边民互市贸易发展研究机构,定期举办边民互市贸易发展论坛、研讨会、展销会,积极营造边民互市贸易发展的良好氛围。
基金项目:本文系自治区社科基金专项项目《推进中国新疆更高水平对外开放路径研究》(2023YZX016)、伊犁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发展研究院开放课题重点项目(YDYL2019ZD007)、伊犁师范大学科研创新团队项目(CXSK2021028)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高晓华 伊犁师范大学霍尔果斯商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