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访团记者正在采访。 卡米拉 摄
本报伊宁讯(记者卡米拉)9月18日至20日,由中共中央宣传部组织开展的“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新疆主题采访活动走进伊犁。《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日报》等多家媒体和自治区主要媒体的30余名记者深入基层一线,走进产业园区、企业生产车间、养殖基地,探寻调研各行各业的创新举措及生动实践,真实感受伊犁高质量发展脉动。
伊犁川宁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是伊犁州直首家A股上市公司,目前拥有国家级创新平台1个、自治区工程技术中心3个,荣获工信部“智能制造”“绿色制造体系示范名单”称号,正在承担或参与的国家、自治区级重大科技项目11项,是伊犁州高端生物医药制造业的龙头民营企业。采访团来到该公司废水处理车间,现场用镜头记录了通过采用大通道卷式膜技术处理高浓度废水的过程。
走进伊宁县纺织产业园,这个全疆织机规模最大、带动就业最多、品牌效应最好的专业织造园区让采访团一行眼前一亮。在新疆贻程纺织科技有限公司,采访团详细了解了伊犁州政府在帮扶资金、政策引导、员工培训、能源供应等方面如何提升服务质量,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并与企业员工进行深入交流。
“这几年,通过中欧班列,我们的产品销往俄罗斯和北欧各地。截至目前,已签下明年4000多万元的出口订单额。”在伊犁卓万服饰制造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该公司董事长王兴华认真回答采访团记者提问。
“在伊犁走访这些企业时,我感触很深。企业有效带动当地农副产品种植业发展和产业链上下游数万人就业,助力伊犁经济高质量发展。我一定会用手中的笔和镜头,充分展现伊犁朝气蓬勃的新气象。”《科技日报》记者张佳星说。
采访团还走进了位于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的伊犁创锦犇牛牧业有限公司和伊犁悦然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在养殖基地,记者们实地观察智能化养殖,在企业负责人的详细介绍下,深入了解养殖企业如何打造全产业链,赋能乡村振兴。
《经济日报》编辑江蓝表示,这次采访经历让她感受到伊犁农牧业发展迅速,大规模的养殖基地管理十分科学,这些企业的举措成效和经验做法值得广泛宣传。
在伊犁老城喀赞其民俗旅游区的家访点,采访团的记者们和居民拉起家常,从居民口中感受伊犁老城焕发的新活力,从一个个“吃上旅游饭”改善生活的动人实例中,切实体会伊犁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之路。记者们仔细听介绍、看现状、问发展,深入挖掘采访素材,用脚步丈量,用笔、镜头和话筒记录景区发展的鲜活故事。
“在每一处采访点,我们都深刻感受到伊犁高质量发展的‘速度’和‘温度’,我们会全方位、多角度展现伊犁高质量发展的新气象、新面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蒋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