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篆刻 附边款) 商国一(河南) 作

烛物而不矜其明(篆刻 附边款) 赵尧龙(山东) 作

通古今之变 成一家之言(司马迁句) 郭孟祥(特邀) 作

陶渊明 读山海经·其一 邸杰宜(吉林) 作

国泰民安(篆刻 附边款) 张丁阳(新疆) 作

文章旧价留鸾掖 风雅新传入凤池(联句) 杨刚亮(山东) 作

苏轼 放鹤亭记 刘广文(广东) 作

鱼跃福地(篆刻 附边款) 王铭山(甘肃) 作

云霞聚散 岩谷相倾(联句) 巩建国(内蒙古) 作

隐恶扬善(篆刻 附边款) 崔艺杰(江苏) 作

钱起 山中酬杨补阙见过 高松(湖北) 作

苏轼 凌虚台记 陈旭日(广东) 作

苏轼 秋阳赋 王保新(山东) 作

王维 酬张少府 王海成(宁夏) 作

文心雕龙(摘抄) 周卓(甘肃) 作
2023“中国书法·年展”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近期在兵团第四师可克达拉市展出。展览集中展示了精选出的来自全国各地的299件书法篆刻作品。入展作品形式、题材多样,内容丰富。作者多为青年艺术家,他们一方面深入传统,寻根溯源,展示了书法艺术的历史厚度和精神高度;另一方面又推陈出新,勇于突破,彰显了书法艺术的创新活力和时代精神。
文化需要浸润,艺术重在交流。此次活动就是引导书家沉潜文化、厚积薄发,尊重传统、入古出新的具体体现。这些作品或雄浑豪放,或秀逸清丽,或拙朴浑雅,或端庄典雅,充分展示了中国书法艺术的丰富内涵和无穷魅力。
文艺是时代的先声与号角,优秀艺术家应该是“培根铸魂、守正创新”的引领者,是以明德引领时代风尚的主力。新时代书家更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书写新时代文化自信的正大气象。
为能充分展示这些难得的优秀作品,本报分上下两期刊发部分入展作品,以飨读者。 赵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