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2 版:要闻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马玉军:小葡萄“串”起乡村经济大文章

时间:2024年05月18日     来源:伊犁日报汉文版

5月9日,马玉军正在对自家拱棚葡萄进行调串作业。    杜磊 摄

  本报察布查尔讯(记者古荣 杜磊)在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米粮泉回族乡米粮泉村,种植户马玉军以其独特的拱棚葡萄种植技术,将一颗颗小葡萄培育成助农增收的“金果子”。5月9日,记者走进了马玉军的葡萄基地,一探这位农业先行者的成功秘诀。

  步入葡萄基地,只见4个宽敞的葡萄拱棚整齐排列,葡萄藤翠绿茂盛,绿叶间掩映着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仿佛一颗颗绿宝石挂满枝头。而马玉军正忙碌在葡萄园中,精心地进行调串作业。

  “今年我种了10亩地的拱棚葡萄,长势非常好。”马玉军兴奋地介绍道,“2021年,我从东北通辽引进了巨盛1号葡萄苗。这种葡萄品种独特,不仅外观诱人,而且口感极佳,抗病性强,产量高。更重要的是,它的生长周期短,从开花到成熟仅需一百天,这使得我的葡萄在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2017年,马玉军初次尝试种植拱棚彩椒和圣女果,但市场并不如预期。然而,这次失败并没有让他气馁,反而激发了他对拱棚葡萄的浓厚兴趣。经过深入调研和反复试验,他最终决定转型种植葡萄。正是这份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敢于尝试的精神,让他在农业领域闯出了一片新天地。

  去年是马玉军葡萄事业的丰收年。他回忆道:“去年我的葡萄产量达到了20吨左右,凭借品种优势和市场需求,售价高达23元一公斤。整个种植季的纯收入接近20万元。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鼓舞。”

  然而,成功的背后也伴随着挑战。有一年,由于挂果过多,马玉军舍不得进行疏果,导致部分葡萄口感和营养品质下降,甚至不得不丢弃近2吨的葡萄。这次教训让他深刻认识到管理的重要性。之后他及时调整了管理策略,在葡萄生长的关键时期进行了细致的疏串作业,以确保葡萄的品质和口感达到最佳状态。

  “今年,我的拱棚葡萄产量预计超过25吨,纯收入有望达到25到30万元。我相信,随着种植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市场需求的稳步增长,葡萄种植产业会有更好的前景。我希望带动更多村民加入到葡萄种植行列中来,共同致富。”马玉军信心满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