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4 版:要闻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第53名 惠远烈士陵园义务讲解员再添小队员

时间:2024年12月05日     来源:伊犁日报汉文版

图为“面试”现场。张灿飞 摄

  本报霍城讯(记者陈海斌 许继志实习生张灿飞)“刘光汉将军留下的遗嘱中,要求把自己的一半骨灰埋到惠远,将军爷爷把自己融入惠远的土地,我们就把他当成了自己的家人。”

  11月30日,在霍城县惠远烈士陵园,10岁的哈丽米热·亚尔买买提正在接受一场能否成为烈士陵园义务讲解员的“面试”,面试官是兵团第四师66团85岁的老军垦李质龙。

  1949年12月至1950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六军十七师五十团在时任团长刘光汉的率领下分批进驻惠远城,作为第一支进驻伊犁的人民解放军,承担了土地改革、开荒造田等艰巨任务。一场突如其来的瘟疫带走了83名战士的生命,他们被安葬在惠远烈士墓地。刘光汉在1953年调离伊犁时,为这些战士在墓地立了一块纪念碑。

  刘光汉后来在兰州军区空军副司令员任上离休,并在去世前立下遗嘱把一半骨灰埋在惠远,而且要求不修坟、不立碑,不惊动任何部门,不能花国家一分钱。1997年,他的家人在没有惊动任何部门的情况下,将骨灰埋在烈士纪念碑旁,实现了将军重返伊犁,与牺牲的战友长眠在一起的夙愿,当时连个标记都没有做。

  2010年,李质龙偶然得知此事,就自发奔走呼吁重视英雄忠魂。霍城县民政局和兵团第四师66团积极回应,通过多方努力,于2012年4月将惠远烈士墓地改建成革命烈士陵园,为将军建坟立碑,还建设了烈士纪念馆,并安排了一名专职讲解员。

  由于来瞻仰烈士的人多,专职讲解员经常顾不过来,李质龙不顾自己年逾七旬,多方搜集整理资料,常年义务讲解,宣传刘光汉和五十团烈士的英雄故事。在他的感召下,来惠远烈士陵园缅怀英烈的访客中已经有52人先后加入义务讲解员队伍,他们中有退伍军人、学校师生、人民警察、个体户,年龄最小的只有4岁。

  居住在烈士陵园旁边的村民李兴明,家中就有3名义务讲解员,分别是65岁的李兴明和两个孙女。

  当天来“面试”的哈丽米热·亚尔买买提也是惠远人,父亲亚尔买买提·库瓦江在2015年烈士陵园找不到人值守时主动请缨,接过守陵工作,从此在陵园内打扫擦拭,风雨无阻。她从小耳濡目染,强烈地渴望成为义务讲解员队伍中的一员。当天和她一起参加“面试”的还有4名小伙伴,都是惠远镇的学生。

  对惠远烈士陵园的义务讲解员又“超编”的事,霍城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阿依墩非常欣慰,他告诉记者,老百姓的认可,是他们做好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工作最大的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