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伊宁讯(记者李亚锋)新能源是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的先锋力量,深度影响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为具备丰富风、光、水、火等资源的地区,近年来,伊犁州抢抓新疆“三基地一通道”建设契机,紧紧围绕园区低碳转型、重点用能企业绿电替代、规模化制氢、储能建设等发展路径,加快布局氢能、风电、光伏和储能等新能源产业,助力“风光”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为伊犁州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的“绿色动能”。
在今年的伊犁州两会上,州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就新能源如何进一步发展,“问诊把脉”开良方。
2024年,伊犁州直新增新能源装机规模582.8万千瓦,塔城地区新增80万千瓦,阿勒泰地区新增332万千瓦,带动储能设备、风电设备、光伏组件和绿电制氢、新能源汽车等上下游产业加快发展。塔城地区氢能产业园、布尔津县绿电制氢及氢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项目如期开工,伊宁市氢能产业示范区加快推进。
翻看伊犁州政府工作报告,一组组亮眼的数据,足以佐证过去一年伊犁州“追风逐日”,以风电、光伏发电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交出的惊艳答卷。
说起新能源的发展,州人大代表,尼勒克县科克浩特浩尔蒙古族乡吉仁台村党支部书记、主任达瓦才仁·蒙得巴依尔感触颇深。“从2020年起,尼勒克县立足丰富的光热资源、草场半荒漠化面积大、电网接入便利等条件,大力推进以发电为主的新能源项目建设。目前,我们村已成功利用27户村民的9362亩土地用于建设光伏电站,不仅让闲置土地重新焕发生机,还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为当地村民提供众多就业岗位,为乡村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达瓦才仁·蒙得巴依尔说,通过新能源项目建设,让村里为民办实事的腰杆子硬了起来,让更多群众增收致富有了新途径。但毋庸讳言,新能源发展仍面临巨大挑战,例如部分村民对光伏产业了解不够深入,存在一些误解;在光伏电站与农业、畜牧业等其他产业融合发展方面,还需进一步探索和优化,以实现土地资源的综合高效利用。他认为,应对这些挑战,出路就是要加快建设和完善新型能源体系,争取更多村民支持和参与到新能源产业发展,探索“光伏+农业”“光伏+畜牧业”等创新模式,实现一地多用、一举多得,进一步提高土地的综合产出效益。
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当前,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驱动下,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能源正在成为“双碳”赛道的主力军。
今年伊犁州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着力推进优势资源转换,聚力实现“五个突破”。
州政协委员,伊犁新天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曹卫东对此颇为赞同。他说,伊犁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是发展新能源的绝佳之地。随着碳减排重要性日益凸显,作为高载能企业,他们正加快寻找破解的路径。2024年,公司投资2.9亿元,按“牧光互补”设计建设5万千瓦光伏项目,项目建成后,每年能产出1.05亿度清洁能源,节省3.2万吨标准煤,所发电力由企业全额消纳,构建起“源网荷储一体化”的优质能源结构,目前光伏场区建设已基本完成。当前,绿电直供路径尚未打通,这是企业面临的关键挑战。他认为,推进绿电直供是破局的关键举措,也是发挥清洁能源供给优势的具体举措。如此一来,绿电直供企业将自建分布式能源系统接入工厂,开展微电网和源网荷储一体化开发,这不仅能增强企业能源独立性与安全性,还能助力企业降碳、节约成本,从容应对碳关税等难题,契合绿色发展需求,更推进了优势资源转换。一旦绿电直供问题得以解决,将有力促进新能源的有效汇集与发展,加快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为伊犁州能源结构优化升级和绿色低碳发展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