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志华
火红的灯笼映照着攒动的人流,此起彼伏的询价声与扫码支付提示音交织成节日交响曲。新春佳节期间,伊犁州消费市场呈现供需两旺的生动图景,从果蔬生鲜到精神消费,从传统年货到品质升级,一幅充满烟火气的民生幸福画卷正在展开。
2月2日,凌晨5点的伊宁市仍笼罩在夜色中,伊宁市润宇农贸市场张霞的店铺已亮起第一盏灯。红红的番茄泛着玛瑙般的光泽,青椒的翠色在节能灯下愈发鲜亮。“这些是刚从九鼎市场运来的‘头茬鲜’,得赶在市民晨购前码齐。”张霞边说边将成箱的阿克苏苹果垒成金字塔状。这位从业20余年的“菜篮子守护者”发现消费新趋势:市民采购频次增加,但单次量减半,现在大家更追求冰箱不囤货,顿顿吃新鲜。
数据印证着这种变化:春节期间该市场日均客流量突破3000人次,较平日增长120%。“过去年货主打鸡鸭鱼肉,现在时令水果、有机蔬菜占购物篮三成。”正在挑选食材的市民苏显慧笑着说,“我也是听亲戚说,这里的东西新鲜、价格合适,所以过来采购一些,准备明天招待亲戚,过年了,就想着准备丰盛一些,好好招待大家。”
沿着润宇农贸市场楼梯下行,馥郁花香引导着人们来到“花之家”鲜花批发店。火红的北美冬青与银柳组成“鸿运当头”主题花束,淡紫郁金香搭配香槟玫瑰诠释“春暖花开”意境。
“除夕前后,我们的销售额同比翻了3倍,现在鲜花的价格比较亲民,大家对鲜花的需求越来越大。春节期间,我们也一直为广大群众服务,没有休息,大家轮流上班,我们的鲜花销售得特别好。”负责人杨梅竹的手机不时弹出订单通知,混合花束成为走亲访友的新式“伴手礼”。
正在挑选郁金香和腊梅的退休教师李芳道出消费变迁:“以前觉得鲜花是不实在的支出,现在学会了用花艺装点生活。”这背后是家庭鲜花消费占比的市场蝶变,折射出“悦己型消费”的觉醒。
走进伊犁天百国际购物中心,火红的灯笼映照着川流不息的人群。在食品区、生鲜区等各个区域,货架上琳琅满目,有新鲜的蔬菜、水果,还有各式各样的新疆干果、零食等,深受市民喜爱。
伊犁天百国际购物中心总经理助理张旋介绍:“春节期间,伊犁天百友好超市为顾客准备了丰富的货品,从大年夜开始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给大家提供了非常多的优惠产品。”
江西游客田海日刚到伊宁市,就来到超市采买一些旅途需要的食品和饮品,为去旅游做好准备。“市场供应都很充足,物品丰富。”田海日对来伊旅游度假兴奋不已。
瓷器专区成为今年消费升级的观察窗口,在超市外的瓷器档口,青花瓷茶具、手工彩绘摆件以及各种漂亮的餐具都十分引人注目。“消费者不只买器皿,更在为生活方式投票。”店员徐嘉盛擦拭着到货不久的景德镇茶具,“有顾客专门来为好友选购礼品,挑得可仔细了。”
“新春佳节之际,很多人选择购买瓷器送给亲朋好友表达心意,我们瓷器店有很多品类丰富的瓷器供大家选择,我们也会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徐嘉盛表示。
入夜,农贸市场电子屏滚动着“今日菜价平稳〞的公示,伊犁天百购物中心的物流车正装载着次日补货清单驶向仓储中心。这场民生保供的“接力赛”里,既有凌晨5点的坚守,也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智慧,最终汇聚成百姓餐桌上热气腾腾的幸福滋味。当传统年节与现代商业文明深度交融,伊犁消费市场正书写着关于美好生活的新年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