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2 版:要闻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高质量发展看伊犁】特色产业“多点开花” 激发乡村建设“原动力”

时间:2025年04月08日     来源:伊犁日报汉文版

图为科克其勒克村绿莽原食品小作坊员工正在分袋、包装。    卡米拉 摄

  □本报记者 卡米拉 永旭峰 本报通讯员 刘芳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近年来,伊犁州直各地深入推进乡村振兴,积极探索形成特色产业“多点开花”的发展格局,将乡土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激发美丽乡村建设“原动力”,铺就各族群众增收致富路。

  连日来,伊宁市塔什科瑞克乡阿依墩村的民宿工作人员纷纷布置室内外环境,准备迎接新旅游季的首批游客。3月25日,记者在该村“诗合远方”民宿看到,一楼咖啡甜点吧和楼上10余间客房都已精心布置,可为游客提供良好的入住体验。

  “诗合远方”民宿负责人刁维艳说:“我们在这条小康街上经营民宿两年多了,去年的营业收入比前年提升了40%。今年我们已在陆续接收订单,相信今年的收益会更好。”

  阿依墩村位于伊犁河风景区东部、伊犁老城喀赞其民俗旅游区南部。近几年,该村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大力构建“城乡联动、融合发展”的全域旅游新格局,不断完善文旅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水平。目前,该村“小康街”有民宿、农家乐、文化传媒工作室等近20家,包含特色餐饮、户外旅拍、工艺品展示等各类文旅项目,形成了“游、住、尝、购”一体化产业链。在文旅产业的带动下,近200名村民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吃上了“旅游饭”。

  伊宁市政府办公室驻阿依墩村工作队副队长买尔旦·托合达尔介绍,阿依墩村深入挖掘开发乡村文旅项目,鼓励引导村民利用地缘优势,把自家院落改造成游客打卡的特色景点,在实现村民多元化增收的同时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助力乡村振兴。

  走进塔什科瑞克乡科克其勒克村绿莽原食品小作坊,工人们在各自岗位上忙着制作酸奶疙瘩,分袋、包装、搬运入库。该作坊是村里前几年引进的村办企业,主要生产酸奶疙瘩、酥油、黄油、果酱等特色食品。企业落地后,不仅带动周边村民就业,还盘活了附近乡村与乳制品相关的产业,成为该村乡村振兴重点产业之一。

  “企业的稳步发展助推了村集体和村民的增收,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帮助该企业进行了产品更新和工厂扩容。我们也会对企业员工进行直播带货培训,线上线下销售同步进行,让村办企业规模越来越大、名气越来越响。”伊犁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驻科克其勒克村工作队队员窦双玲说。

  这两年,巩留县东买里镇红光村优化产业布局,着力发展“多肉经济”,开辟出一条现代农业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带动越来越多的村民创业增收。

  在红光村村民葛新梅的庭院大棚里,各种各样的多肉植物排列整齐,肥厚的叶片、独特的造型,让人忍不住驻足欣赏。葛新梅刚开始主要养盆景花,随着多肉植物逐渐走俏,几年前,她投资10万元在自家院内建了一座200平方米的大棚,专门用于培育种植多肉,开启了专业培育多肉的创业之路。如今,她养的多肉有300多个品种。

  “村里养多肉植物的村民也不少,培育种植多肉实实在在提高了我们的收入,大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葛新梅说。

  今后,伊犁州将持续构筑乡村振兴“硬支撑”,聚焦产业富民,做优“土特产”“农文旅”等新业态,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