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2 版:要闻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高质量发展看伊犁】数字驼铃响彻新丝路 智慧海关跑出“加速度”

时间:2025年04月12日     来源:伊犁日报汉文版

图为在霍尔果斯铁路口岸集装箱换装区,龙门吊正在进行换装作业。    卢钟 摄

  □本报记者 卢钟 黄静 本报通讯员 董智杰 赵启龙

在霍尔果斯口岸,每天有数千名旅客与上千辆车跨越国界,交织出一幅繁忙的国际交流图景。这里不仅是“一带一路”的核心枢纽,更是中国智慧海关建设的缩影。

  从“无感通关”到“码”上通行,从智能卡口到数据互联,霍尔果斯海关以科技创新为引擎,推动口岸监管从传统模式向数字化转型,实现了“监管更严密、通关更高效、服务更优质”的跨越式发展。今年前两个月,霍尔果斯口岸出口商品车4.7万辆,同比增长14%。截至3月10日,霍尔果斯口岸出入境人员达21万人次,同比增长31%,较去年提前15天突破20万人次。数字背后,正是智慧海关为新时代对外开放注入的强劲动能。

智慧旅检:科技让通关“无感”更暖心

  红外体温监测仪无声运转,CT型X光机快速扫描行李,旅客无需停留即可完成健康监测和物品查验。

  “现在出入境越来越方便,一本护照就能实现快速通关。”4月5日一早,办完手续的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市的旅客阿力别克·军司哈力感慨道。

  近几年,阿力别克每年都要来中国几次,探亲访友或者购物。随着中哈互免签证的实施,阿力别克来中国的次数也越来越多。“中哈互免签证实施后,出入境更加方便。我现在几乎每个星期都会来中国一次,购物或者旅游。今年,我还计划带着家人一起去上海、四川等地旅游,顺便再寻找一下商机。”阿力别克说。

  在霍尔果斯公路口岸旅检大厅入境通道,来自伊宁市的阿地力别克·巴合提亚刚刚从哈萨克斯坦返回国内。64岁的阿地力别克是第一次出国。他以为出入境会很麻烦,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根本不需要别人协助就能轻松过关。“几分钟就通过了入境通道。”阿地力别克说。

  2023年11月,中哈互免签证协定生效后,霍尔果斯口岸出入境客流持续攀升,单日最高突破万人次。

  面对激增的客流,霍尔果斯海关以“智慧旅检”破题,通过“无接触”监管技术实现无感通关。

  在霍尔果斯公路口岸旅检大厅出入境通道,红外体温监测仪、CT型X光机、太赫兹人体安检仪器等非侵入式设备替代了传统人工查验,实现体温监测、行李检查、核辐射监测、人员携带隐藏物品检查“零干扰”,低风险旅客可快速通关,让整个通关过程既安全又高效。

  “今后,我们将持续深化‘智慧旅检’建设,加强与边检等部门的协同合作,提前分析旅检现场通关情况,科学调配资源强化现场设施设备和人力资源保障,用智能化升级确保监管严密、通关顺畅。”霍尔果斯海关查检四科科长张毅说。

“码”上通关:一码赋能,跨境物流加速跑

  在霍尔果斯公路口岸,一辆辆国产商品车整齐排列,车窗上的二维码在智能卡口系统的摄像头下瞬间被识别,材料齐全的车辆“一扫即过”,全程无需停留。

  自驾出口商品车快速通关模式不仅缩减了自驾出口商品车的通关环节,更是对之前一车一卡的商品车出口模式进行了优化。企业可以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上自主生成包含车辆车架号、发动机编号等信息的二维码,为每一辆准备出口的国产汽车赋予专属的“电子身份证”,在通关时就可享受“一扫即过”的便捷服务,真正实现了“一码通办”,整体通关效率提升近80%。

  鸿安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霍尔果斯分公司主要以国际货物运输代理、代办货物进出口及报关业务等为主。作为公司的外勤,努尔夏提·努尔买买提几乎每天都会在霍尔果斯公路口岸办理商品车出口业务。

  “以前商品车出口需拿着报关单到海关办事大厅排队办卡制卡,排队耗时费力,现在只需打印一张二维码,大大节省了时间和人力成本。”努尔夏提说。

  据霍尔果斯口岸管理局统计,该模式自2024年9月2日起运行,至今年3月末,霍尔果斯口岸公路出口商品车已超7万辆。

  面对商品车出口井喷式增长态势,霍尔果斯海关创新服务模式,打出通关“组合拳”,通过实行24小时货运通关、优化审核验放流程、深化国际海关协作,大幅压缩接车、申报、境外对接等环节时长。

  “霍尔果斯海关利用信息技术,通过优化‘单一窗口’,实现了出口数据的互联互通,依托多维度智能显示大屏,全天候动态公布出口商品车的查验、放行等通关环节进程,让企业能够实时掌握车辆通关情况。”霍尔果斯海关监管一科副科长陈明翔说。

“公路口岸+属地直通”:一体化服务破解跨境物流瓶颈

  4月5日,在霍尔果斯公路口岸,一辆辆满载货物的货运车辆正在通过出境智能卡口自动验核放行出境。

  霍尔果斯兴时通达国际运输服务有限公司以出口日用品百货、机电设备为主,通关时间对于企业十分重要。

  “‘公路口岸+属地直通’模式实施后,我们企业的货物通关时间大大缩短。以前,各种手续繁琐复杂,货物在口岸停留时间较长,不仅增加了成本,有时还影响了交货时间。现在,提前申报加上高效的实货验放,提高了企业的运营效率。在手机上也可以登录网站,查询相关信息。如果办理流程顺利,我们甚至不需要来公路口岸,给企业带来了很大的便利。”霍尔果斯兴时通达国际运输服务有限公司业务负责人马腾告诉记者。

  据了解,霍尔果斯公路口岸运行“公路口岸+属地直通”模式后,出口通关环节由12项压缩到4项,通关时间可节约40%以上。

  出口环节的改变让企业享受到了便利化通关,在进口环节,海关同样也优化了作业流程。近日,入境“公路口岸+属地直通”模式也在霍尔果斯启动试运行。“该模式下,搭载进口货物的车辆在入境前就已完成舱单申报、运输工具确报和报关单申报,入境后经过安全准入检查、H986检查等流程,无需查验的货物,不需要施加海关封志即可驶离现场。进口通关环节由9项压缩到了4项,通关时间压缩近80%。在进一步优化车辆通关流程的同时,也实现了监管闭环,强化了全链条风险防控。”陈明翔说。

“铁路快通”:数字引擎驱动中欧班列新时速

  “铁路快通”模式是海关总署为进一步畅通开放国际物流大通道、促进中欧班列发展推出的一项便利措施。该模式实现海关、铁路、运营企业数据互通,三方协作共同监管。该模式下,海关通过对铁路舱单电子数据进行审核、放行、核销,实现对铁路列车所载进出口货物转关运输监管,简化班列进出境监管手续。

  “现在班列通关就像‘坐’上了高铁,物流周期缩短,让我们的货物在中亚、甚至是欧洲市场更具竞争力。”鸿安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霍尔果斯分公司业务负责人高扬感慨道。他算了一笔账:通过“舱单归并”申报,单趟班列申报单量减少60%,每票货物通关时间压缩至15分钟以内,综合物流成本降低近三成。

  通过构建“关铁企”协作机制,霍尔果斯海关已与18个属地海关建立监管闭环,创新推出“提前申报+智能审单+自动核放”全流程服务,共计解决相关问题20余次。

  霍尔果斯海关查检三科副科长努尔巴哈提·布拉提哈力介绍:“我们打造7×24小时通关窗口,配套舱单备案多渠道服务,确保班列货物随到、随验、随放;为进一步释放‘铁路快通’改革红利,我们聚焦企业关注的规范申报、通关等问题,针对性地进行政策指导,开展‘铁路快通’运行宣介会、座谈会和‘关长送政策上门’活动5次,助力企业合规稳健运行。”

  从旅检大厅到货运通道,从公路卡口到铁路枢纽,霍尔果斯海关以“智”提“质”,绘就了一幅口岸现代化的生动画卷。

  “我们将深入推进智慧海关建设和‘智关强国’行动,发挥自贸区先行先试优势,聚力改革创新,助力中欧班列等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保障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为伊犁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海关力量。”霍尔果斯海关副关长陈鹏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