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救援专机抵达乌鲁木齐天山国际机场。 黄静 摄
本报乌鲁木齐讯(记者杨静怡 黄静 刘亚平)5月1日中午,霍城县清水河镇一名餐厅员工在操作切菜机时左手四指被严重割伤,其中食指、无名指纵向劈裂,伤情严重。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立体救援随即启动——从伊犁到乌鲁木齐,跨越600多公里,多部门联动开辟“空中生命通道”,最终在黄金时间内完成救治。
当日12时事故发生后,情况危急,当地收治医院建议立即前往上级医疗机构进行救治。15时30分,新疆机场集团伊犁伊宁国际机场、新疆天缘通用航空有限责任公司、新疆天缘航旅伊宁分公司快速启动应急预案,调配一架PC-12飞机实施救援任务。新疆机场集团伊宁管理分公司副总经理李振鹏说:“当天最近的航班也在4小时后,协调难度很大,但我们全力以赴,让飞机降落在机场最近出口,只为以最快速度转运伤者。”
飞行途中,患者因疼痛和紧张突发手臂肌肉痉挛,家属不断揉搓其手掌维持血运。与此同时,乌鲁木齐的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已开启绿色通道,神经内科、骨科等8个科室专家集结待命。
从入院到完成术前检查检验全程“零延误”,20时许伤者被送入手术室。
“伤者为左手多手指不全离断伤,血管像被撕碎的稻草,要分段吻合。”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主刀医生李华说,近10个小时手术中,团队完成4段血管重建。他表示,术后将使用抗凝药物,预防感染、血管痉挛和栓塞,全力保障患肢康复。
5月2日4时许,手术灯熄灭,患者苍白的指尖恢复血色。患者家属马文祥哽咽地说:“这一路都是素不相识的人在拼命守护,除了谢谢,我真不知道还能说些什么……”
目前,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手指血运正常。
采访后记:
记者在跟随救援的十几个小时里,这些细节令人动容:颠簸航程中始终稳定的输液管、手术室外堆积的葡萄糖空袋、对讲机里不间断的协调声……这场争分夺秒的救援,凝聚着多方力量,为患者带来了康复的希望;这些碎片拼成的,正是生命至上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