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州司法局党组高度重视多元解纷工作,通过加强组织建设、提升队伍素养、健全工作制度、宣传典型案例等举措探索基层矛盾纠纷调处机制,推动多元解纷模式落地生根,为基层社会治理注入强大动力。
一、聚焦组织建设,夯实多元解纷工作基础
积极探索多元解纷机制,整合各方资源,构建以人民调解为基础,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行业调解等多主体参与的多元解纷体系。联合兵团第四师可克达拉市司法局,建立兵地人民调解联调联动工作机制,开展兵地矛盾纠纷“一案双补”,成为全疆首创。依托基层司法所建立乡镇(街办)“一站式”矛调中心,推进司法所、派出所、律师事务所和人民法庭等相关机构衔接联动,在人民法院设立律师调解工作室11个,在律师事务所设立调解工作室6个,依托基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设立律师调解工作室13个,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新工作格局。
二、聚焦队伍建设,增强多元解纷工作能力
加强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通过多种渠道选优配强调解员队伍。一方面从村(社区)干部、退休教师、老党员等群体中选拔一批熟悉基层情况、群众威信高的人员担任人民调解员;另一方面,积极吸纳律师、法律工作者、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才加入调解队伍,充实调解力量。截至目前,共有人民调解员4758人,其中专职人民调解员623人,“法律明白人”担任人民调解员1317人,参与调解工作的律师98人,着力化解基层矛盾纠纷,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三、聚焦制度建设,完善多元解纷工作机制
研究制定司法行政系统落实多元解纷工作措施、行业性和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工作指南,对人民调解组织在工作原则、队伍建设、调解程序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规范。推行“行政调解+人民调解”联动模式,推进政府主导、法院参与的“府院联动”运行机制,实现行政调解与司法调解同源治理、齐抓共管、形成合力。落实矛盾纠纷排查预警工作机制,指导村(社区)每周、乡镇(街道)每半月、县(市)每月对矛盾纠纷排查研判,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确保矛盾纠纷早发现、早研判。
四、聚焦典型引领,激发多元解纷活力
注重选树典型人物,挖掘了一批在基层矛盾纠纷调解工作中表现突出的调解员,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传帮带”等形式组织培训会,将优秀调解员的调解经验传授给其他调解员,带动了整个调解队伍素质的提升。同时,通过报纸、电视、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平台多渠道宣传优秀调解员的先进事迹,报道调解员的工作成效和感人故事,使群众对人民调解工作认可度和参与度不断提高,基层矛盾纠纷的化解工作开展得更加顺畅。杨继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