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回首,随着一项项民生实事的落地落实,伊犁州各族群众的期盼也一步步成为现实。2024年是民生建设持续发力、成果丰硕的一年,在教育、医疗、就业、养老等关键领域,一幅幅温暖的民生画卷徐徐铺展。
学有优教 “育”见精彩
教育,关乎发展大计,也是民生福祉不断增进的重要指标。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从“全面普及”到“优质均衡”,从“学有所教”到“学有优教”,近年来,伊犁州以优先支持教育、优先保障教育、优先发展教育的鲜明导向,推动全州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成色更足、成绩单更靓。
患者在伊犁州妇幼保健院就诊
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是伊犁州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以来,一场“补齐短板、均衡发展”的战役在伊犁州全面打响。全州争取教育建设项目163个,总投资49772.86万元,为教育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在一系列有力举措的推动下,全州学前教育迈向优质普惠,义务教育达成优质均衡,普通高中凸显优质特色,特殊教育实现优质融合。
走进伊宁市第三十三中学,映入眼帘的是整洁的操场、宏伟的教学楼以及明亮的教室。该校总建筑面积达10万平方米,可容纳3000名学生就读。今年11月25日,首批高一年级学生进入新落成的校区就读,学校不仅功能楼众多,行政楼、宿舍、澡堂等设施也一应俱全,为学生们提供了舒适、现代化的学习环境。
完善的医疗设施
在尼勒克县乌赞中学,过去因地处偏远,校园基础设施陈旧简陋,师资队伍不稳定,优质教育仿佛遥不可及。近年来,随着教育均衡发展的东风吹入,如今,学生们能在崭新的实验室里探索科学奥秘,在丰富的社团活动中挖掘兴趣特长,教育的优质均衡在这里有了生动注脚。
改革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在课程革新中,伊犁州将本土特色深度嵌入,民俗文化、传统技艺纷纷融入教材,让学生从课本中触摸先辈的智慧;随着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大幅度提升,全州学校互联网接入率由2012年的不足60%上升到目前的100%,海量优质资源冲破时空限制,借云端课堂涌入校园每个角落。同时,评价体系也迎来变革,学校摒弃“唯分数论”,将社会实践成果、艺术体育特长、品德日常表现作为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指标。
伊宁市第三十三中学崭新的教室
在这场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巩留县阿克吐别克镇中心小学的足球教育尤为亮眼。作为一所乡镇小学,阿克吐别克镇中心小学虽地处偏远,却燃起了足球梦想的熊熊烈火。学校将足球课程排入日常课表,专业的足球教练定期入校指导,从基础的带球、传球技巧,到战术布局,为孩子们开启足球专业训练的大门。一系列荣誉随之而来,让小小的足球,滚动出乡村教育别样的精彩与活力。
在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初级中学,射箭课程也同样绽放出别样光彩。学校不仅安排了丰富的射箭课程,还时常举办校内射箭赛事,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参与热情。课堂上,教师讲解射箭历史,让传承之箭带着青春热忱,射向未来。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初级中学学生正在上射箭课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如何加强师资队伍力量?伊犁州给出智慧答卷。“银龄讲学计划”吸引退休骨干教师跨越千里,怀揣初心再赴讲台;援疆教师接力帮扶,带来前沿教学方案;本地教师也不甘示弱,师徒结对、教学比武热火朝天……一系列的数据是伊犁州加强队伍建设,保证教育质量的最好见证。截至目前,全州名师工作室18个,入选自治区“天山英才”教育教学名师18人,全州43名教师荣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或国家奖项,468名教师荣获“自治区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或奖项。
“退休不褪色,我将继续发挥余热,为党的事业鞠躬尽瘁。”在伊犁职业技术学院,今年68岁的银龄教师袁德生又站在了熟悉的讲台上,2017年,袁德生受伊犁职业技术学院返聘,重返教学一线。他以身示范在青少年心中种下了崇尚科技创新的种子,带动伊犁州直教育系统兴起学科学、爱科学的热潮。
社区食堂深受居民青睐
在伊宁县南通高级中学,来自南通的援疆教师葛敏,自今年8月抵达学校后,便担任起高一(6)班的化学教师。她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总结出了一套“小步走、多练习、勤巩固、常反复”的教学方法,在她的悉心教导下,学生们的化学成绩有了显著提高。像葛敏这样的援疆教师还有千千万万,他们跨越千里奔赴伊犁,共同为伊犁州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
翻看伊犁州教育事业2024年的成绩单,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数据跃然纸上:全州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0%,义务教育巩固率保持在98%,高职毕业生就业率达94.27%……一份亮眼且厚重的答卷呈现在全州人民眼前,伊犁州正阔步迈向学有优教的新未来。
医疗惠民 乐享健康
看病不出远门,挂号不排长龙,家门口就能看名医,这是基层群众理想中的就医场景。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力度越来越大,百姓的期盼一步步变成实景。
巩留县阿克吐别克镇中心小学女子足球队参加第二届UYC女足环球杯比赛
近日,特克斯县包扎得尔牧区卫生院党支部书记居马泰·俄白克在特克斯县中医医院开启一段中医学习之旅。在医院门诊部主任胡彬的带领下,居马泰针对性地学习提升针灸、推拿、平衡罐的实践操作,以便为山区更多牧民带来福音。
“这些年,医疗惠民政策为山区牧民带来很多便利。尤其是今年我们牧区卫生院又新添了医疗设备,硬件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卫生院服务能力也提升了,一般疾病牧民不必再大老远跑到县城医院了。”居马泰说。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守护群众健康的第一道防线,是把好群众健康关的“守门员”。一年来,伊犁州围绕普惠均衡,全面夯实乡村医疗网底。完成新源县、伊宁县两个县域医疗次中心和州直47个中心村卫生室建设,为4个中心卫生院配备CT等大型医疗设备,建设了10个标准化手术室;深入推进“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和社区医院建设,机构服务能力达标率100%;基层医疗机构推进慢病一体化门诊建设48个,全部建成中医馆、配备中医类别医师并提供中医药服务,建成109个村(社区)“中医阁”。
袁德生老师在给学生讲解实验
今年4月,“互联网+医疗”高质量发展推进会在伊犁州新华医院召开,进一步推动了州、县医疗单位线上线下一体化发展,打造智慧医疗,建设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远程心电、远程病例技术平台,提升医疗救治能力水平,让更多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记者从伊犁州卫健委了解到,2024年,州卫健委通过自治区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国家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建设、“千县工程”、国家及自治区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及社区医院创建等一系列重要举措,初步形成“高水平三级医院+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牵头医院+医疗次中心+应急联动急救”的医疗服务新模式。今年7月挂牌成立自治区紧急医学救援伊犁州分中心,8月成功承办了自治区卫生应急综合演练暨疾控中心标准化建设现场观摩会,伊犁州应急物资储备库、智慧化疫苗储备库和州传染病医院医防融合、平战结合运营模式等成为了全疆工作亮点。
伊宁市达达木图镇下苏拉宫村村民布沙兰木·马和木提(右)和女儿在加工糕点
如今,基层医疗机构越来越“硬核”,医保福利有效减轻群众就医负担,医疗惠民稳稳托起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管是去大医院还是社区卫生院,我们能感受到现在就医越来越便利,服务越来越贴心周到,住院或购药从自己口袋里掏的钱是越来越少了。”伊宁市民迪拉热·赛买提说。
就业稳岗 筑牢根基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翻开自治州人社局2024年的成绩单,一项项亮眼的数据和一个个扎实的成果跃然纸上,见证了这一年人社工作的不懈努力与显著成效,展现出一幅民生保障有力、人才活力涌动、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的生动画卷。截至今年11月底,伊犁州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4.82万人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231.53%,位列全疆第一。开展企业学徒制培训3839人次,完成任务的268.46%,位列全疆第一。14所技工院校招生4305人,完成任务的212.25%。
就业服务的优化升级让求职之路更加顺畅。自治州制定“24+N”年度招聘计划,统筹线上线下两个平台,先后举办重大项目用工、园区重点企业、涉农企业春耕备耕用工、兵地融合、江苏企业专场等大型特色主题专场招聘会,县乡村联动发力,形成州、县、乡、村招工“职通车”,截至今年11月底,累计举办招聘活动1447场次,2.78万家用工企业提供优质岗位34.02万个,达成就业意向8.72万人。
居民在阶梯式书架旁读书
为了让求职者与岗位精准对接,自治州打造了全方位的就业服务体系。其中,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积极探索新模式,线上线下靶向发力,不断完善就业服务体系,通过打造就业服务驿站,促进就业创业惠民政策落实落地,为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近日,察布查尔县海努克镇海努克村村民阿扎买提·吾茹尼巴沙尔来就业服务站咨询就业、创业等相关事宜。驿站工作人员登记了他的基本信息,详细了解他的就业意向,并提供了几项适合的岗位信息供他选择。“这个驿站真方便,能在家门口找工作,我对今后的美好生活很有信心。”阿扎买提·吾茹尼巴沙尔说。
今年以来,海努克镇积极对接盐城市南洋镇学习经验,密切联系、加深友谊,积极争取援疆资金20万元打造就业服务驿站,紧紧围绕解决群众的就业问题,提供就业信息咨询、就业技能培训、外出就业推荐、劳动纠纷协调及创业指导等一站式的就业服务,已累计帮助300余人实现就业务工。
近年来,察布查尔县逐步形成了以1个零工市场、1个零工驿站、2个就业服务驿站以及箭乡就业公众号、箭乡就业抖音账号为载体的“线上+线下”公共就业服务网络,依托公共就业服务网络扎实推进就业服务。2024年,察布查尔县共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172场次,提供就业岗位8862个,达成就业意向6419人,为求职者和企业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就业服务,打通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察布查尔镇乌宗布拉克农村社区村民广场
12月13日,伊犁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走进伊犁技师培训学院,开展2024年“人社服务进校园”系列活动,以“服务进校园 职引就业路”为主题,全力为毕业生搭建通往职场的桥梁,推动高校毕业生等青年高质量充分就业。此次招聘活动精心谋划,构建“六位一体”一站式校园公共就业服务新模式,涵盖招聘企业展示、就业指导、政策咨询、简历诊断、职业体验、直播带岗等区域,全面满足毕业生就业需求。活动现场,18家优质企业带来近500个岗位,涉及多个热门行业。
高校毕业生萨比热·哈力普江称赞招聘会岗位丰富且有指导老师,为求职者提供了很大便利。
“食”有所依 情暖桑榆
在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的当下,老年群体的生活照料尤其是就餐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为了让老年人吃得放心、舒心、暖心,2024年,伊犁州积极探索创新,全力推进老年助餐服务体系建设,一系列贴心举措犹如冬日暖阳,温暖着众多老人的心。
12月25日,走进伊宁市伊犁河路街道办事处纳格尔其社区的老年食堂,干净整洁的环境让人眼前一亮。桌椅摆放整齐,墙壁上张贴着温馨的饮食健康小贴士,空气中弥漫着家常拌面、羊肉抓饭等美食的香味。正值午餐时间,老人们陆续前来就餐,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我年纪大了,做饭不方便,总是随便应付,自从有了这个老年食堂,每天的饭菜都不重样,营养又可口,而且价格实惠,我非常满意。”85岁的老人鲁定明告诉记者,当天他点了一份原价25元的羊肉抓饭,打完6折后支付了15元。自从有了这个助餐服务点,他每天最期待的就是中午来这里吃饭,不仅享用了美食,还能和老朋友们聊聊天,增添了许多生活乐趣。
记者看到,除了老人,还有学生、环卫工人、快递小哥等群体前来就餐。
据了解,该老年食堂由社区与专业的餐饮服务公司合作运营,在菜品选择上充分考虑老年人的饮食特点和健康需求,每日精心搭配荤素菜品,确保营养均衡。同时,严格把控食材采购源头,保证食品安全卫生。
在谈及老年助餐服务的建设情况时,伊宁市民政局社会事务科科长彭贞介绍,全市已建成175个老年助餐点,实现村、社区基本覆盖,日均服务高龄老人近8000人。截至目前,先后投入159万元开展“金色晚霞”及助餐示范项目,为伊宁市773名老人提供助餐服务、190名老人提供助洁服务。
在老年助餐服务的推动过程中,各县市不断加大投入和支持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加强对助餐服务机构的监督管理,确保服务质量稳步提升。同时,积极鼓励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其中,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老年助餐服务的良好氛围。
今年以来,奎屯市民政局聚焦困难老年人就餐难实际问题,积极发挥已建成的养老服务设施及各种养老服务资源,依托阿乐腾肯特社区、穗丰园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等6家老年助餐点,采取自主取餐、集中就餐、上门送餐的方式开展“金色晚霞”老年助餐服务项目,此项目的实施让老年人乐享幸福时光,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为解决更多特殊老年人群体就餐难的问题,奎屯市民政局积极争取30万元“金色晚霞”老年助餐服务项目资金,分别给阿乐腾肯特社区、穗丰园社区助餐点增加了33位名额,每位老年人可以享受每人每月150元助餐补贴,初步解决了部分低保人员、高龄、空巢、独居、失能等困难老人吃饭难的问题,受到了广大老年群体及其家属的一致好评。
为了确保老年助餐服务的可持续发展,伊犁州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助餐服务,给予相关企业和社会组织一定的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元供给的良好局面。
2024年各项民生实事的扎实推进,如春风化雨般滋润着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站在新起点,伊犁州将继续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砥砺前行,不断续写民生新答卷,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群众,向着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迈进,奏响新时代基层民生建设的激昂乐章。(文/记者 卡米拉 马承璐 古荣 图/记者 赖宇宁 张庆华 孙艺男 通讯员 杨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