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 | 月 | ||
|
我们要深刻领会党中央对经济形势的科学判断,切实增强做好经济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加强经济宣传和舆论引导,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加强经济宣传和舆论引导,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既是对诸如“债务危机论”“经济见顶论”“经济崩溃论”等各种唱衰中国经济论调的有力回击,也体现了党中央对提振发展信心、改善经济发展社会预期的高度重视。党校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主阵地,要深刻领会党中央对经济形势的科学判断,切实增强做好经济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加强经济宣传和舆论引导,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
讲清楚我国经济发展的大势
讲清楚我国经济发展大势,要坚持从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来把握。从国际来看,2023年,国际战略格局加速演变,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问题交织,军事竞争加剧,全球经济复苏缓慢且不均衡。在激烈变动的世界格局中,西方国家饱受通胀困扰、新兴经济体缓慢复苏、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新的风险,全球科技鸿沟正在拉大。我国始终坚持“和平与发展”主题,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凭借强大的韧性,推动中国经济航船破浪前行,依靠投资、贸易活动直接拉动全球经济复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我国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超过30%,依然是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从国内来看,2023年我国经济在外部冲击频发、经济环境纷繁复杂的大背景下,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供需指标均出现回升。2023年1—11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7.2%,经济总量扩张的同时,经济发展质量有效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数字经济、光伏、新能源汽车等领域跻身世界领先水平。在全球经济复苏面临严峻挑战的形势下,2023年前三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91.3万亿元。数据彰显出强劲的“中国实力”,反映出坚定的“中国信心”。
讲清楚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围绕中国经济发展重大问题和实践,创造性地形成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科学指导我国经济改革和发展实践。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五个必须”,即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必须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深化了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经济思想,是我们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必须牢牢把握的根本遵循。
从理论上看,“五个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出发,立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明确了高质量发展在新时代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定位,指明了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依靠的动力、处理好的关系,既相互关联,又内在统一,展现出强大的思想伟力。从实践上看,以“五个必须”为指导,要进一步正确认识党和人民事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进一步明确阶段性中心任务,为制定路线方针政策措施提供根本依据。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把坚持加强党的领导作为做好新时代经济工作的优势所在、关键所在、根本所在,在总结经验中深化认识,在探索规律中打开局面。
讲清楚当前我国经济工作总体要求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做好全年经济工作至关重要。我们要深刻把握做好新一年经济工作的指导性要求,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各级党委和党员领导干部要深刻把握“稳”“进”“立”“破”的内在逻辑,不折不扣抓落实,以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和成效,推动我国经济在持续承压中走出一条回升向好的“复苏曲线”。
讲清楚当前我国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要坚持从“稳”“进”两个角度把握。2021年和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均强调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2023年则调整为“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从更强调“稳”,到更强调“进”和“立”,传递出更为积极的政策信号。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关键是把握好蕴含其中的辩证关系。稳中求进,就是要把“稳”作为大局和基础,该稳的要稳住,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在“稳”的基础上推动“进”,为实现“进”创造有利条件;以进促稳,就是要确立更适宜的目标、出台更统一的政策,处理好经济发展的“进”和“稳”的关系,从经济结构、发展质量、重大改革上的“进”来实现“稳”;先立后破,要在“立”和“破”上把握好先后顺序,做好新旧模式之间的衔接和切换,避免盲目求快或“一刀切”的做法,不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举措要及时破除,这也是经济工作的重要方法。此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要求“统筹把握时度效”,多措并举实现稳扎稳打,避免脱离实际、急于求成。
讲清楚当前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团结最广大人民,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把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最大的政治”这一标准,给各个领域工作增加了更多确定性。我们要“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看准了就抓紧干,能多干就多干一些”,抓好高质量发展、抓好经济建设,以自身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形势变化的不确定性。
讲清楚当前我国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具体到新疆,就是必须要锚定新疆在全国大局中的战略定位,把党中央赋予新疆的使命任务落到新疆经济工作的安排部署中。特别是在新的一年,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坚持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牢牢把握新疆在国家全局中的战略定位,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开放和稳定,推动新疆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事业开创新局面。
指导思想明确,重点要落实十二项重点任务:始终把维护社会稳定摆在首位,为高质量发展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抓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项工作,凝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夯实高质量发展的产业根基;坚持把扩大内需作为重要战略基点,充分发挥投资和消费对高质量发展的拉动作用;纵深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为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强大动力;扩大高水平对内对外开放,开辟高质量发展新空间;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在高质量发展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着力做活南疆“棋眼”,在高质量发展中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区域协调发展;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提升民生服务供给质量,在高质量发展中增进民生福祉;牢固树立“兵地一盘棋”思想,充分发挥兵团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的特殊作用;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画好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同心圆。这十二项重点任务,每一项都是在牢牢把握“五个必须”实践要求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党中央赋予我们的使命任务,聚焦高质量发展,突出重点、把握关键提出来的,必须深刻领会,坚决落实。
总之,唯有正确把握客观规律,才能不慌不忙,从容有为。党校应当始终坚持党校姓党,立足职责使命,主动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