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8 版:伊犁河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伊犁河】用文字追忆故乡

□龙岩生(可克达拉)

时间:2025年02月26日     来源:伊犁日报汉文版

  以前读过赵旭风的不少散文,很喜欢看他用文字描写的生活精彩片断,字里行间充满生活的气息,闪耀着人性真善美的光辉,赞赏他热爱生活、感受生活、记录生活的积极心态。听说赵旭风散文集《且听风吟》出版了,就赶去新华书店想买一本,可书店暂时还没有售卖。这次有幸得到一本就迫不及待地读了起来。正如中国作协会员、新疆兵团作协副主席程相申为该散文集所作的序中《且听风吟 遇见花开》所言:真实、质朴、鲜活、动人,人与万物折射的光芒,盛开的思想花语,从灵魂深处演绎的厚重质感,流水一样的自由与灵性……

  少年天高地远天马行空,老人故土难离故人难舍。我与作者赵旭风就是这样,都是年少时向往广阔天地可以自由驰骋,于是远离故土来到伊犁,来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赵旭风来自秦岭以北的关中平原,“故国东来渭水流”的古城咸阳;我来自“沅水悠悠流不尽”的湘西怀化。我们是同龄人,都从事过教育工作和文字工作,相识相知成为好朋友好兄弟,读他的作品产生强烈的心理共振和情感共鸣,也就在所难免了。赵旭风讲述麦田和麦客故事的作品,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在老家种水稻的往事,真是一样的有苦有乐,感受的是同样的苦乐年华。不同的是,我的家乡属山区,山多田少,人多地少,种植水稻,没有麦田也没有麦客,有的只是山高路远、肩挑背扛,全是体力活,孩童时代印象最深的就是苦和累、穷和困,但也有许多温馨而又美好的记忆。

  赵旭风读了很多的书,涉猎广泛,恰如他的两篇文章《这辈子只爱读书》和《与书为伴》。这使得他情感细腻、思想深邃、思维敏锐、文采飞扬。天道酬勤,赵旭风一步一步打拼奋斗,从一名美术教师、心理咨询师,成长为可克达拉市金山实验学校的负责人,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管理者,成为知名的文化工作者。

  生命的意义是一个宏大而又深远的话题,每个人都会根据自己的经历和价值观给出不同的答案,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觉得从某个角度看,人生如旅途,生命的意义在于体验、感受爱和幸福的过程。读了《母亲·树》《父爱无形》《一个矿区孩子的大学梦》《背着书包的梦想》《陪着孩子过“六一”》等篇章,我感叹生命中总有一束光,照耀着我们前行的路,孩童时代是父亲母亲,是亲人亲情,是关心我们的老师长辈,是每一位关心、呵护我们成长的人;长大后是爱人是朋友,是爱情友情,是与自己有缘的人,是众多托举我们前行的人。我们这些平凡的人的幸福生活无非就是时而有点小成就、小惊喜、小收获,《乡愁里的一碗浇汤面》《冲动下的小幸福》《那些美酒串起来的回忆》等等,无不让人跟随作者一次次体验了生活中的小小幸福。

  我相信,我们阅读的每一本书,都会融入我们的精神血脉,成为身体和思想的一部分。读到好的书,是滋养情感,是陶冶情操,是温润心田,是精神世界汲取正能量。都说“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乡愁·棍棍面》《母亲来了伊犁河》《感受幸福》等篇章,是作者对生活、对生命、对人生的理解和感悟,充满了人间烟火气。同样是“把他乡变故乡”的游子,我有太多感同身受。赵旭风作品中的父亲和母亲,有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共同特征,母爱如水,父爱如山,我自己也是在经历了很多事以后,在生活的磨砺中慢慢理解了父亲和母亲,体会到他们给予我的深沉、无声和厚重的爱。这些作品中很多有关父亲母亲的篇章都能引起我的强烈共鸣,年过中年后的我不再浮躁,不再年少轻狂,会时常回想起故乡的人和事,特别是父亲母亲,在艰难岁月中努力给予孩子们点点滴滴的幸福,难能可贵,遗憾年少时不懂得珍惜。

  总之,《且听风吟》一篇篇读下来,时而引人入胜,时而情不自禁,作者的追忆常常模糊了我的双眼,跟着他的感动而感动,感受着他的幸福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