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5 版:伊犁河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愿你道路悠长——《鸟儿落在树枝上》后记

时间:2025年04月11日     来源:伊犁日报汉文版

  □ 张惜妍(伊宁)

当你启程前往伊萨卡

  愿你道路悠长

  充满奇迹,充满发现

  ……

  “愿你道路悠长”,来自希腊诗人卡瓦菲斯的《伊萨卡岛》,伊萨卡岛是神话、史诗中经常出现的那座充满冒险、充满发现的希腊岛屿。每一个人的人生历程,都是一趟奇迹之旅。

  人到一定年龄必定会回望。

  我最初的阅读始于童年的小人书。20世纪80年代的小人书,把国内外名著经典,以直观形象加配文字的形式描绘下来。这些小人书对我产生过潜移默化的影响,启迪过我的心灵,不亚于课堂上老师的教诲。

  上学以后,新华书店是一栋建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苏式建筑,在我眼里宏伟高大。厚实的木地板,一架架的图书,给了我另一种美好体验。直到今天,书店仍是我的桃花源。

  因为走上写作这条路,我结交了疆内外一批生动有趣、成果斐然的作家,其中一些人成为我珍贵的朋友。在他们的引领下,我在打磨自己匠心的过程中,那种赤诚的、想把每一篇作品都写好的愿望,还保留着写作最初的模样。我们也许并无崇高远大的目标,仍尽可能去探索、去充实自己的平凡人生。

  感谢前辈们,感谢同行者,愿你道路悠长!

  作家的成长,作品的产生,都离不开编辑的付出。编辑们创造性的工作,使一部部文化产品付梓面世。编辑工作是伟大的,既传播文化,又保存文化、发展文化。编辑们又是平凡的,他们在漫长的岁月里,伏案深耕,培土浇灌,只为落种成林。

  感谢所有出版单位,感谢所有编校人员,愿你道路悠长!

  每个写作者心中,都有一个地理坐标,那就是自己生活的地方。书写者有责任了解一方热土,关注这片土地上发生的巨大变化和细节律动。

  远方雪山的光芒抵达眼眸,山岩锐利的棱角与坚硬的质感,充满神圣的力量。奔流不息的河水,绿洲之上的家园,人群熙攘的市场,灯火和茶饮的家常日子……我们的新疆,值得一切文艺形式对它的演绎,配得上遥远的赞美的目光。

  艺术家不是描绘真实,而是创造性地表达真实,文学更是如此。如果说生活是一盘散沙,作家就是将沙子捏成形状的人。我一直在内心储存有用的沙子,那是来自生活的素材。一个地方的山川河流、阳光空气,造就了人的秉性和作品的气质。我写果园里剪枝的人,乡村里支教的人,景区里赶马车的人,田野里耕种的人……走进他人的片刻生命中,有日常的琐碎,也有简单的美好;有不起眼的瞬间,也有重新定义的生活;有落空的希望,也有认真的坚守;有未竟的遗憾,也有温暖的治愈。在我看来,“微小”也是一种对历史的书写,细微的生活仍然能反映时代。

  这些年的读书写作,我一次次感受到生命的边界在缓慢却持续地拓展。我找寻生活的主题,专注做一件事情,创造一点儿东西,并且从中获得一点点成就感,用以消解生活中的无奈和不确定性。门外的万家灯火,屋内的柴米油盐,我的心神在夜晚的灯光下专注安静,一页一页的白纸黑字,堆砌我的城墙和楼宇。我笨拙地前行,期盼在这条路上能够遇见内心丰盈的自己和远处的星光。

  文学不满足于真人真事的实录,作家对人生和人性的洞察力固然来自作家的生活经验,而更为重要的则是作家独特的禀赋和洞察幽微的能力,并且把唤起的感受诉诸审美而通过语言加以陈述。就我个人来讲,我崇尚以质朴的文字,写出情感真实的作品。质朴即包含着文字的质感、朴素和温度,以及一个作家应有的诚挚。不得不承认,对于我所追求的质朴的写作,我的功力还没有达到,“在场”的写作方式还需要突破地域局限,开阔视野、提升思维,用更加饱满的文学表达,展现新疆的文化资源和新生的文化现象。

  感谢家乡,感谢父老乡亲,愿你道路悠长!

  我的母亲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一个人不可能一辈子上学,但是可以一辈子读书。”想起来就感恩满怀。我也切身体会到,很多孩子的未来,是他成长过程中遇见的书所种下希望的种子,从此人生大不一样。

  长期以来,我借助读书来解决自己的困惑。在孩子的教育上,我也是如此,不知道怎样传导时,我会找到适合她阅读的书,将想要表达的观点传递给她。当我不能陪伴她时,是书给她温暖和力量。即使离家远行,她也具备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清明那天早晨,窗前一树山桃在微雨中含苞待放。偶然看到法国作家埃米尔·左拉的一句话:“所谓充实生活,就是养个孩子,栽棵树,写本书。”当天正好是女儿的生日,我对她说:“你看,我都做到了!”我生养的孩子,我栽种的树,我创作的书,本质上都是生命的共同体,给予我的是宁静、深挚、蓬勃的爱。

  感谢亲人,愿你道路悠长!

  一路走来,给过我支持和鼓励的亲朋好友,给过我微笑和动力的读者,还有那些记叙的故事中、不知晓我写过他们的人,愿你道路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