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8 版:专版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匠心筑梦天山畔 劳模精神耀边疆

时间:2025年04月29日     来源:伊犁日报汉文版

   编者按:党的二十大以来,伊犁州各族职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立足岗位,敬业奉献,为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伊犁实践实现新突破作出积极贡献。

  劳动最光荣,劳动最伟大。张秀、殷文娟、高冲、付文君……这些奋斗者的名字,如同星辰般镶嵌在这片希望的土地上。他们是深耕者,用智慧的犁铧开辟出一条条希望之路;他们是坚守者,将温暖与希望播撒至每一个角落,携手共绘美好蓝图;他们是创造者,以诚实劳动、辛勤工作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榜样引领作用,挥洒匠人的心血,绘就一幅幅波澜壮阔、硕果累累的丰收盛景。

  “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让我们将目光聚焦这些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劳动者,以劳模为镜,映照出我们内心的坚韧与执着;以劳动为荣,铭记每一份付出背后的价值与意义。愿他们的故事,激荡起更多人心中的波澜,让以劳动托举梦想成为时代的最强音,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壮阔征程中,汇聚成一股不可阻挡的磅礴力量,共同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辉煌篇章!

  天山脚下三文鱼产业领航者  新疆天蕴有机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秀

  

  

  巍峨壮丽的天山脚下,一片碧波荡漾的养殖基地宛如一颗璀璨明珠,正书写着中国渔业发展的崭新传奇。而缔造这一传奇的,正是新疆天蕴有机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秀。他以11个春秋的坚守与矢志不渝的创新,让“新疆三文鱼”从默默无闻到声名远扬,用炽热的劳模精神与强大的科技力量,精心勾勒出一幅产业兴疆、助农富民的绚丽画卷。

  创新驱动:破茧成蝶,铸就行业辉煌

  曾经,新疆冷水渔业领域一片空白,犹如一张待绘的画卷。张秀带领团队,不畏艰难险阻,踏上充满挑战的征程。他们以无畏的勇气和坚定的决心,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高寒地区三文鱼养殖的技术难题。无数个日夜,实验室里的灯光与星光相伴,科研人员用专注与执着,换来了70余项渔业专利技术的璀璨成果。

  从鱼苗培育的精细呵护,到深加工全产业链的自主创新,张秀团队宛如技艺精湛的工匠,将天山雪水巧妙“点化”,使其成为滋养三文鱼的甘露,构建起现代化大水面养殖的宏伟体系。企业如同展翅高飞的雄鹰,跻身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行列,技术水平和经营指标在全国独占鳌头,引领着行业发展的潮流。

  张秀并未满足于此,他目光长远,积极推动渔业装备迭代升级。在他的引领下,天蕴公司始终站在行业前沿,技术水平和经营指标稳居全国前列。2021年,他主导的科研项目荣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进步奖”,这是对他科技兴渔之路的高度认可,更彰显了公司硬核的科技实力。

  产业富民:授人以渔,共赴振兴之路

  “一个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这句朴实的话语,是张秀心中坚守的信念,也是他行动的指南。他深知,产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让群众过上好日子。公司吸纳了600余名当地群众就业,为他们搭建起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

  为了让这些群众成为渔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公司开展了系统全面的培训。从渔业知识的传授到专业技能的打磨,每一次培训都倾注了张秀和团队的心血。一批又一批拥有专业资质的新时代渔业工人从这里走出,他们带着知识和技能,成为推动当地渔业发展的生力军。

  5年中,张秀为村民分红730.8万元。那一笔笔分红,如同温暖的阳光,照亮了村民的生活。5年中,公司公益捐赠超千万元,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张秀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初心,彰显了企业家的担当与情怀。2023年,这份“产业发展到哪里、助农增收到哪里”的执着坚守,让他荣获“新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称号,成为边疆共富路上当之无愧的先锋楷模。

  劳模本色:坚韧不拔,书写非凡人生

  从最初的创业梦想到如今的行业领军,张秀用“精益求精、敢为人先”的坚韧品质,生动诠释了新时代劳模精神的深刻内涵。

  2021年,他捧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进步奖”,这是对他科技贡献的高度赞誉;2023年,他带领的天蕴三文鱼产业成为新疆农业的“金名片”,闪耀在全国乃至世界的舞台。他的故事,是无数劳动者用双手改变命运的生动写照,更是新时代企业家扎根边疆、反哺社会的责任担当。

  天山脚下,张秀以匠心筑梦,用劳模精神照亮了边疆的土地。

  

  坚守环保科研一线的“绿色先锋”  伊犁川宁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环保专员殷文娟

  

  

  在制药工业环保的科研领域中,有这样一位熠熠生辉的巾帼先锋。她如同一棵坚韧不拔的青松,十年如一日地扎根于实验室,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担当与使命,破解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用丰硕的科研成果,默默守护着祖国的绿水青山。她,就是伊犁川宁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环保专员、全国青年岗位能手——殷文娟。

  实验室就是我的战场

  踏入川宁生物的实验室,那忙碌而坚定的身影,总是让人为之动容,那便是殷文娟。取样、送检、实验、分析、报告,这一套看似单调枯燥的流程,她却以满腔的热情和执着,一坚持就是整整10年。

  面对制药行业环保技术的瓶颈,她总是毫不犹豫地冲锋在前,那句“党员就该啃最硬的骨头!”的话语掷地有声,彰显着她的无畏与担当。在技术攻关的艰难时期,她毅然带领团队放弃节假日,日夜坚守在一线。当被问及为何如此执着时,她说:“关键环节我必须在场,否则数据不准确,前期所有的努力就都白费了。”实验室,就是她与困难搏斗的战场,每一组数据、每一个结果,都凝聚着她的心血与汗水。

  创新突破:变废为宝的“绿色密码”

  殷文娟深知,环保技术的真正价值,在于既能有效治理污染,又能创造新的效益。她领衔研发的“抗生素菌渣无害化处置与资源化利用技术”,宛如一把神奇的钥匙,成功打开了制药废渣变废为宝的大门。

  曾经令人头疼的制药废渣,在她的技术下,摇身一变成为优质的有机肥基料。年处理量达6.5万吨至8.2万吨,为公司年创效益超1.2亿元。这项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技术,不仅为制药行业解决了长期困扰的难题,更成为绿色发展的标杆,引领着制药业朝着低碳、可持续的方向大步迈进。

  10年间,她带领团队不断攀登科研高峰,刷新了3项行业团体标准,发表了3篇具有影响力的核心论文,出版了2部学术著作,获得8项专利,还培养出27名技术骨干。

  党员初心:将荣誉写在祖国边疆

  作为一名扎根新疆的环保工作者,殷文娟的科研之路始终带着深厚的家国情怀。2020年,当获得全国青年岗位能手这一殊荣时,她没有丝毫犹豫,将奖金全部投入团队设备的升级中,只为让科研工作能够更加高效地开展。

  2024年,当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进步奖的荣誉证书交到她手中时,她没有沉浸在喜悦中,而是一头扎进新的行业技术报告撰写中。她深情地说:“我们的技术能够让边疆的草更绿、天更蓝,这就是我最大的成就感。”

  当被问及为何如此拼命时,她笑着回答:“绿水青山是‘拼’出来的,共产党员是‘干’出来的!”这就是新时代科技工作者最美的模样——以创新为笔,守护着生态的平衡;用坚守为墨,诠释着担当的内涵。

  殷文娟,坚守在环保科研一线的“绿色先锋”,用她的智慧和汗水,激励着更多人投身环保事业,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匠心守护能源动脉 创新铸就煤海丰碑  全国煤炭工业劳动模范、伊犁新矿煤业副总工程师高冲

  

  

  以24年的矿山坚守、14载的边疆奉献,用一颗工匠之心,默默守护着西气东输能源动脉的安全畅通。他,就是伊犁新矿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副总工程师——高冲。

  保供无小事,设备是命脉

  作为分管全矿30台大型设备、200余台供电设备的“技术掌门人”,高冲深知自己肩上责任重大。那一条条设备线路,时刻牵动着他的心。“西气东输的保供任务一刻都不能停,设备安全就是生命线。”这句掷地有声的话语,是他对工作的庄严承诺。

  高冲独具匠心地首创预防式全周期管理模式,将设备维护工作细化到了极致,每一颗螺丝的松紧、每一处线路的连接,都逃不过他的“火眼金睛”。从主井提升机的月度严谨“体检”,到井下电设备不定时的随机抽检,再到组建专业维保团队全力攻坚,每一个环节他都亲力亲为、严格把关。在他的精心管控下,矿井设备故障影响生产时间同比下降66%,创造了连续800天零重大故障的纪录,为能源保供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

  创新破难题,智造提效能

  在同事们的眼中,高冲就是一台“行走的革新引擎”,他的脑海里总是充满了创新的火花。面对传统原煤运输系统效率低下这一棘手难题,他挺身而出,牵头完成了自动化升级改造。通过引入先进的智能传感和集中控制系统,原煤运输效率提升40%,年创效益高达260余万元。

  不仅如此,高冲还将创新的触角延伸到了细微之处。蛇形水冷式装置的巧妙运用,成功解决了设备过热难题;自制防尘罩的发明,有效延长了电机寿命……50余项“小改革”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星星,累计节约成本超千万元。更令人钦佩的是,他没有满足于实践上的成功,而是将宝贵的实践经验转化为系统的理论知识,在《中国煤炭科技》等权威期刊发表论文2篇,申报专利7项,为行业技术进步贡献了“伊新方案”,成为行业内的技术标杆。

  戈壁写初心,匠心传薪火

  14年的坚守,高冲把人生中最美好的年华都献给了这片煤海。寒冬腊月,当井下设备出现故障,他总是毫不犹豫地带头跳进冰冷的水中,争分夺秒地进行抢修。在技术创新的道路上,他更是不遗余力,手把手地教青年技工看图纸、调参数,将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

  有人曾好奇地问高冲为何如此执着,他的回答朴素而有力:“保供是国家交给我们的任务,设备安全就是我最大的责任。”这简单的话语,蕴含着他对工作的无限热爱和对国家能源安全的坚定担当。2023年,他获得“全国煤炭工业劳动模范”殊荣,沉甸甸的荣誉背后,是他用责任与创新谱写的奋斗华章。

  如今,高冲依然奔波在井上井下。他用劳模精神点亮了矿灯,以工匠品质精心打磨着每一个细节,在祖国西部能源保供的战线上,继续书写着新时代煤炭人的担当与奉献。

  

  扎根沃土守初心 科技兴农绽芳华  自治区先进工作者、伊犁州农技推广总站植保科科长付文君

  

  

  在伊犁广袤无垠的万亩良田中,有一个身影始终在穿梭忙碌,她时而蹲下身子,仔细查看麦苗上细微的病斑;时而拿起工具,为农户耐心演示绿色防控技术。她,就是伊犁州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植物保护科科长付文君,一位在田间地头书写科技兴农壮丽答卷的当代“女粮医”。

  农田就是我的实验室

  “病虫害防治差一天,农民可能损失一整年。”这句朴实的话语,被付文君当作工作的信条,时刻铭记于心。

  为攻克小麦条锈病、玉米螟等顽固病害,她毅然带领团队,建立起全州首个病虫害智能监测网络。凭借不懈的努力和专业的技术,将预报准确率提升至92%。她研发的“以虫治虫”生物防控技术,使水稻田农药使用量减少40%,每亩地增收200余元,为农业生态安全筑起一道坚固防线。

  汗水洒在大地上 成果留在农户家

  针对红花种植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付文君发明新型采收装置,并成功获得国家专利,使人工效率提高了5倍,为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28年间,她累计培训农民3.2万人次,编写的《伊犁主要作物病虫害图谱》成为农民田间地头的好帮手。那些凝聚着她无数心血的23篇论文、9册专著、5项地方标准,最终都化作伊犁河谷农田里沉甸甸的麦穗,见证着科技兴农的丰硕成果。

  创新永不止步 服务永不停歇

  即便荣誉加身,付文君依然保持着“晨起巡田、深夜攻关”的拼搏节奏。她先后荣获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8项自治区及州级奖项、6项创新成果奖,但这些荣誉并没有让她停下前进的脚步。

  她心系农民,开发出“智慧植保”APP,实时指导5万农户节水防病,用科技的力量守护农民的希望。如今,她正带领团队全力攻关“AI病虫害诊断系统”,凭借着4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续写着“数字农技”的崭新篇章,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从青葱岁月到华发渐生,付文君始终以共产党员的赤诚之心,在祖国边疆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绿色防控长城。正如她常说的:“农业现代化的路上,一个农户都不能掉队。”这句话,正是新时代劳模精神最生动的写照。

      文/刘青 图/伊犁州总工会